SSD(固态硬盘)闲置多年后内部数据会丢失或损坏吗?
答案是:可以。
理论上,普通家庭用户购买的SSD,如果在常温下不插电存放,至少要保证SSD内部数据一年不损坏。如果存放时间超过一年,数据丢失的概率会逐渐增大,闲置时间越长,数据损坏的概率越大。
这个保证SSD数据安全的“一年期限”是JEDEC组织制定的标准,也就是说正规厂商生产的SSD必须满足这个耐久性才能流向市场。
对于消费级SSD,可以保证断电一年无数据丢失,存储环境温度不超过30℃。如果温度提高5℃,SSD数据的保存期限会相应缩短到半年;如果这块固态硬盘的环境温度达到不好的55℃,里面的数据可能不到2周就报废了。
当然,以上时限都是理论值,实际情况会因人而异,因环境而异。你可以简单的理解为“运气”——我手里有一批SSD和M.2 NVMe协议的PSSD(移动固态硬盘),最晚的上电时间是半年,最早的可以是两三年。按理说数据损坏的风险已经很大了。但是今年5月份装的时候想到了“经常开机,保护数据”,匆忙中把它们一个一个连接到电脑上。我惊讶地发现,他们保存的数据(大多是不重要的数据或已经额外备份的数据)安然无恙。
由于存储数据的原理不同,断电时机械硬盘比固态硬盘具有更可靠的安全性。
SSD利用闪存芯片的“微电容”来存储海量的0和1信息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存储单元中的电子逐渐损耗,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数据损坏。机械硬盘用一个磁盘来存储0和1,磁介质对电源的依赖性远小于闪存芯片。只要不把机械硬盘放在极端环境下,不磕碰,内部数据理论上可以不通电保存10年。
其实我手里有两个老旧的机械硬盘,已经超过11年没有通电了。我只是把它们连接到硬盘盒上测试了一下,数据还在。
但如果换成固态硬盘,10年都指望不上;停电两年数据出错的概率很大,请不要心存侥幸。
所以如果你有一个闲置的SSD,要么不保存重要数据,要么开机半年到一年“续命”。具体的延寿方案,建议您使用PSSD硬盘盒加载SSD作为移动硬盘访问电脑查看数据的方案;还可以购买PCIe转M2转接卡,实现直接对主板的上电读写;SATA版本的SSD也有那种快速切换线,可以实现即插即用,不需要硬盘盒。这种配件一般几十块钱就能搞定。
固态硬盘肯定是越来越便宜了,但是留在你手里的旧的可用价值还不如机械硬盘。我的建议是,你应该尽量让它们留着,尽量不要让它们闲置。
我是一个很酷的钢笔玩家。希望这篇科普短文能解答你的疑惑。如果对你有帮助,请别忘了给我赞和支持!下次再见。
您的IP:10.2.236.66,2025-09-23 21:23:31,Processed in 0.4559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