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易怡丽
出门在外,手机电池不足的时候,会让人很没有安全感。共享充电宝的出现,极大的解决了人们的燃眉之急。然而,共享充电宝给大家带来便利的同时,各种乱象也频频出现。本应缓解人们“电量焦虑”的共享充电宝,却逐渐带来了“回报焦虑”;本该“亲民”的共享充电宝,却逐渐变得不那么“亲民”。
据黑猫大数据中心统计,截至7月31日,2023年,在【投诉门户】平台上,关于“共享充电宝”的投诉超过28000条,平均每天相关投诉超过100条。消费者投诉主要集中在充电宝退货后继续扣费、充电宝退货地址虚假、租用的充电宝因质量问题无法充电、商家不合理扣费(如诱导开通会员、自动续费)、联系客服退款困难等。
共享充电宝“好借难还”
消费者被迫消费。
8月4日,中消协公布2023年上半年消费维权热点,共享充电宝被指“易借难还”。
在一项关于“你认为归还共享充电宝好吗?”,54%的网友选择了“自带充电宝,根本不借”,23%的网友选择了“还极其困难,有过还不了的经历”,11%的网友选择了“还行,找两三个就还了”,12%的网友选择了“好还”。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截至7月31日,关于“共享充电宝”的投诉超过2.8万条,涉及怪兽、街头电器、来电等品牌。一位网友向街电投诉“充电宝无处归还,被迫扣费”。网友说跑了大半个成都都找不到地方还。有的地方卡槽塞得满满的,没有插座还。有的地方有卡槽但充电宝型号不符(同一厂家的充电宝居然有两种款式,卡槽不符),有的推荐退货的地方根本不存在(商家倒闭),导致强制消费。另一位网友也有类似经历。他抱怨说,他打电话说:“我在火车站用过这个充电宝。没过几个小时,充电宝就没电了。然后充电宝也没有放回我出站的地方。第二天,我又找了一个地方,如上所述搜索附近的店铺。我找到的是一个虚拟地址,是假的。六天后,我被扣了199。价格极不合理,充电宝也没多少电,退回的地方还是假的。这不是故意不让人家还吗?”另一位网友抱怨怪兽说:“充电后找不到地方还充电宝。我向怪兽充电官方求助,提供的卡槽都满了,无法退,也无法联系客服停止充电。在等待结果的几天里,系统自动充我钱买充电宝。买卖!”
业内人士指出,共享充电宝“易借难还”的主要原因是一些拥挤的地方不够用。在实际操作中,少数商家无良心地故意填机槽,拖延消费者租用时间,还车点不准确或不存在,导致消费者长期无法还充电宝,最后不得不购买租用的充电宝。
价格高,充电慢。
“救命稻草变成冲锋刺客”
除了“善借难还”,共享充电宝另一个广受诟病的地方是“价格高、充电慢”。
近年来,共享充电宝价值飙升。从2021年的1元1.5元到现在的4元,共享充电宝的价格翻了三四倍。
7月起,“每小时4元启动共享充电宝贵吗?”以及“共享充电宝没电后只充30%”多次冲上微博热搜,再次将共享充电宝的充电问题推上风口浪尖,网友纷纷吐槽:“吃相太难看”、“只是烂钱”、“救命稻草变成充电刺客”...
成都市民张女士的一份账单显示,短短3小时16分钟,收费高达20.9元。“价格高了,但是相应的服务没有跟上。”张女士告诉记者,共享充电宝的充电效率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提升。有时候一个小时只能充三分之一到一半的电,租用时间还得延长。
共享充电宝是“共享经济”中出现的一个子行业。艾瑞咨询发布的《2023年中国共享充电宝行业研究报告》指出,国内居民生产、生活、休闲、娱乐等经济活动的稳步复苏带来的行业增量,将直接推动共享充电宝行业的扩张。整体来看,线下餐饮、交通、酒店住宿场景的显著回暖,有望推动共享充电宝行业在2023年提升至168亿,2028年突破700亿。
一方面发展前景广阔,另一方面消费者抱怨很多。对此,业内人士指出,共享充电宝行业要想健康长远发展,就应该“少点套路,多点诚意”,不忘诚信“共享”、“送电”的初心,让消费者真正敢用、爱用。只有这样,共享充电宝行业才能真正成为掘金的“宝地”。一方面,共享充电宝的企业、代理商、直销网点要通过科学实施定价策略、增加退货网点、科学设定充电时间标准、明确故障举报渠道、优化充电宝产品质量等措施,提升消费者的消费体验,赢回大众的“好口碑”。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细化共享经济模式下的相关管理规定,明确价格规则,规范竞争行为,引导企业合法有序经营,同时拓宽监督举报渠道,鼓励消费者通过设立热线、在微信官方账号开辟留言区等方式积极反映“收费刺客”等乱象,倒逼企业规范自身经营行为,维护市场良性竞争。
您的IP:10.2.236.66,2025-09-24 10:14:46,Processed in 0.2608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