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数据。其中,CPI由降转增,消费需求继续复苏;PPI环比、同比双双下降,国内价格运行总体平稳。
7月份,居民消费需求继续恢复,CPI环比上涨。但由于去年同期基数较高,同比有所下降。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明显回升,同比上涨0.8%,涨幅比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
从环比看,CPI由上月的0.2%变为上月的0.2%。其中,食品价格下降1.0%,涨幅比上月扩大0.5个百分点,影响CPI下降约0.18个百分点。非食品中,服务价格上涨0.8%,涨幅比上月扩大0.7个百分点,主要受旅游服务价格上涨带动。工业消费品价格由上月下降0.4%转为上涨0.3%。其中,受国际油价上行影响,国内汽油价格上涨1.9%。“618”促销结束后,大型家用电器、家用杂货和个人护理用品价格反弹0.7%至1.2%。此外,从同比来看,CPI由上月持平转为下降0.3%。同比下降主要是由于上年同期比较基数较高。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文彬表示,7月份CPI呈现“环比强、同比弱”的特点。环比强劲是因为能源价格反弹和核心CPI回升,同比疲软主要是去年基数大涨造成的。从结构上看,“弱食强服”是主要特征,其中食品弱于季节性表现,与厄尔尼诺现象的异常天气表现、猪肉周期疲软以及我国农产品进口增加有关,而强服则反映了夏季居民文化娱乐、旅游等相关需求的回升。反映当前内需企稳回升。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表示,总体来看,CPI同比下降是阶段性的。下一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的回暖,市场需求的稳步扩大,供求关系的持续改善,以及去年同期高基数影响的逐步消除,CPI有望逐步回升。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庆表示,除了各地各部门努力拓展消费场景、改善消费条件、优化消费环境外,财政政策也需要分阶段促进消费。包括发放一定规模的消费券和补贴,对汽车、电子、家居等大宗消费环节适度减免税费。这将是推动第三季度经济复苏势头的关键。
PPI方面,7月份,受国内生产供应总体充足、部分行业需求改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传导等因素影响,PPI同比降幅收窄。从环比看,PPI下降0.2%,降幅比上月收窄0.6个百分点。从同比看,PPI下降4.4%,降幅比上月收窄1.0个百分点。
“总体来看,随着7月份PPI降幅收窄,6月份PPI涨幅本轮周期底部已经确定,上游生产资料同比和环比降幅收窄,下游生活资料有所回升。未来随着去年高基数效用的逐步下降,PPI同比降幅将继续收窄。”文彬说。
您的IP:10.2.236.66,2025-09-24 14:39:18,Processed in 0.2614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