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重点研究了国内外计算服务的发展历程和特点,首次提出了计算服务发展指数评价体系,为各地、各地区计算服务发展水平提供了评价标准和方法,为业界判断计算产业发展趋势、规划计算服务发展路线提供了参考。
报告核心观点
1.需求牵引和技术进化由两个轮子驱动。以“基于任务”的服务为核心的计算服务由云服务演化而来,呈现出通用化、普适化和标准化的特点。在需求端,传统行业需要标准、稳定、易用的计算服务来构建数字化应用和计算网络的新应用;技术上,云计算逐渐成为数字世界的操作系统,云服务加速向计算服务演进。报告指出,计算服务以“基于任务”的交付为核心,通过云计算相关技术屏蔽硬件架构之间的差异,完成多样化计算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用,实现计算能力的通用化;云网边缘到边缘的融合程度加深,使得分布在云端、边缘、末端的泛在资源互联互通,形成多因子协同联动、集成调用的局面,助力计算力的泛在;云作为计算力资源的载体,推动资源供给模式向智能化演进,通过统一的资源接口和服务平台,实现计算力输出的标准化。
2.北上广计算服务指数处于领先地位,中西部地区提升明显,但差距较大。为了客观、全面地衡量我国各省计算力的服务水平和产业赋能水平,报告提出了计算力服务发展的指标体系,从资源的服务水平、应用赋能水平和服务体验水平三个维度进行研究。整体来看,我国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区域计算服务处于领先地位。与东部相比,西部地区土地、能源等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例如,四川凭借区位优势已晋升至第八位,但西部整体计算服务水平仍有待提高。
3.我国各省计算服务业发展指数与数字经济规模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据测算,单位计算服务发展指数的提升可带来人均数字经济产出增长0.64万元,数字经济规模增长566.4亿元。其中,珠三角、京津冀、长三角的经济牵引效应尤为明显。北上广浙苏五省市计算服务业发展指数均超过50,人均数字经济产出超过35万元。五省市计算服务总收入占全国67%以上。
您的IP:10.2.236.66,2025-09-24 14:44:02,Processed in 0.2684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