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科学家精神]
◎实习记者吴
8月7日,大亚湾核电基地迎来了一堂特别的青少年公开课。本课程的老师以“与科学对话,感受湾区创新力量”为主题,都是战斗在科技创新第一线的工作者。课程内容是讲述自己的创新故事。
粤港澳大湾区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经济发达、商贸繁荣、文化教育繁荣的地方。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地理优势为其各种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其中核电产业是大湾区的一颗明珠。中国广核集团(以下简称中广核)“华龙一号”总设计师王新用数据展示了核电带来的巨大效益。「在大湾区,单是大亚湾核电厂在过去三十年每年为香港供应超过一百亿度电,占香港用电量超过四分之一。」
安全是核电领域关注的焦点,核燃料组件的水下检查和修复是保障核安全的重要环节。“核燃料组件是活的,一定要好好保管,让它以最佳状态运行,否则它会发脾气的。”从事核燃料一线操作30多年的大工匠乔苏凯谈到自己的工作时说。
曾经,用于水下检查核燃料的相机都要从国外进口,但这种特殊的进口相机价格昂贵,供货周期长。乔苏凯说:“我们只是想:我们必须改变现状,不再让外国技术牵着我们的鼻子走。”坚定地走自主国产化道路,成为中广核的选择。
“低头靠勇气,抬头靠实力”,从普通的不耐辐照的水下CCD相机,到耐介质辐照的CMOS相机,直到2009年,中广核终于联合国内科研院所研制出了高抗辐照的光管相机。乔苏凯介绍,这种相机不仅价格低,而且供货周期短,售后服务好。如果第一天晚上摄像头出了问题,售后维修人员第二天早上就可以到达核电站。
目前国内水下摄像设备经过几次升级,质量越来越好,很多指标已经优于国外同类产品。“2015年,我们将高清CMOS水下摄像技术应用于组件修复棒的检查,可以一次性完成高列棒的外观检查和缺陷检查。目前这种特殊的检测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乔苏凯自豪地说。
近年来,大湾区的科技创新领域出现了激增,不仅仅是在核电领域。作为大湾区的独角兽企业和商业航天龙头企业,中科航天公司也期待着从大湾区驶向南海。中科航天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杨一强说:“去年6月,我们公司总部迁到南沙,正在大湾区拓展布局,希望为大湾区商业航天打开想象空间。”
人才、技术、资源的汇聚,点亮了大湾区的创新灯塔,激励无数年轻人投身创新潮流。澳门大学科学与工程普及中心主任、澳门科学馆馆长谭表示,“我们持续推动科普在澳门的发展。2018年,我们建立了澳门大学中小学生科技实践基地,受到澳门所有中小学生的欢迎。”科普资源的投入激发了湾区青少年的科学兴趣,也为未来湾区科技人才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
激动人心的科技飞跃和生动的奋斗故事。粤港澳大湾区的科学梦想仍在远航,大湾区的创新故事将续写辉煌篇章。
您的IP:10.2.236.66,2025-09-24 16:29:08,Processed in 0.2582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