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七点,从化区龙潭村的香溢已经像往常一样来到她家旁边的亲子园辛勤劳作;与此同时,同村的邝艳玲告别孩子,骑车来到离家三分钟的民宿,开始一天的家政工作;在增城区龙新村,新农民莫礼贤正准备接待从市区来他家农场体验农耕生活的客人...近年来,广州大力推进实施“百县千镇千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把“百千万工程”作为广州“二次创业”的重要抓手。8月8日,新快报记者走访从化、增城,走进田间地头与村民交谈,感受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实实在在的成果。
■摄影:新快报记者庄家宝
场景一:万亩良田如画多元发展增活力
天气晴朗,蓝天白云。微风吹过,一望无际的绿色稻穗随风起舞,奏响了一曲丰收乐章。在广州可以看到这风景如画的万亩良田。
2021年,从化区被列入全国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其中汕头万亩良田示范工程是试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片占地1.3万亩、覆盖8个行政村、11.7公里河道的万亩良田上,一场大刀阔斧的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正在热烈推进。
激发废弃耕地活力是推进土地综合整治的重要引擎。“汕头万亩良田示范工程的整治工作分为农田整治工程、河道整治工程、村庄整治工程和数字化工程。”项目负责人魏景阳告诉新快报记者,过去项目地块容易发生旱涝灾害,打击了当地村民的种田积极性。长此以往,出现了许多荒地。因此,项目对区域农田进行重新规划整合,将其改造为适合智能化管理和机械化作业的标准水田,同时对河道进行生态修复,满足水稻种植的用水需求。
项目实施前,万亩良田示范项目仅用两个月就完成了约7000亩土地的流转。关键是把村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月荣村党支部书记陈对此深有体会:“我们村的耕地荒废已久,现在村民以每亩1500元的价格租给企业。同时村里社区每亩能拿到100元起的补贴,项目招聘也优先考虑当地村民,所以大家对土地流转都很热情。”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粮食安全和确保“中国饭碗”是该项目的首要目标。为此,从化区引进从化区城投集团,建设连片“双高”水田约8000亩,集约化、智能化、机械化种植丝苗。与此同时,城投集团也在不断挖掘项目的发展潜力。“水稻种植的经济效益比较低,所以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如何让项目有持续造血的能力。”集团总经理李透露,将投资2亿多元引进亲子园、乡村民宿等项目,计划打造全省最大的中小学生研学基地。
场景二:旧村改造,复兴,农文旅融合,促进发展
“宝贝,妈妈出去工作了!”每天早上,龙潭村村民邝艳玲都会这样和自己的孩子告别,然后再出去打工。骑上电动车,不到五分钟,她就到了工作的地方——每天都在想着民宿。
今年年初,邝艳玲从村委会了解到,有一家民宿即将开业,她正在从当地村民中寻找管家,这对自己有高校后勤工作经验的她来说是一个极好的工作机会。“因为原来工作的地方太远,我结婚生子后就辞职了。现在我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从B&B回我家只要三分钟!”邝艳玲开心地告诉新快报记者。
邝艳玲工作的民宿,接近万亩良田,由村民自己的房子改造而成。三楼九个房间,主要由越秀人气田园综合体项目运营。如同万亩良田,这个项目是越秀集团开发的从化区引进国企的一次伟大探索。项目以“三街两园两带两基地”为规划,重点发展23大文化旅游业态。预计建成后将为当地提供1000多个就业岗位,增加村民村集体收入1亿元以上。
目前,项目一期开发区域的共享农庄、龙潭之窗、夯土书屋、财神庙等重要节点已经完成,一期工程基本完工。春夏冬季广场、乡村振兴产学研运营中心、徐佳大院、华美牧场二期建设有序推进,预计年底完工。
记者走在该项目龙潭老市场风情街上看到,道路整洁开阔,道路两旁的房屋立面统一,墙面粉刷如新。龙潭村党总支书记夏民光告诉记者,项目开发前,和大多数村庄一样,房屋破旧,道路凹凸不平,村民主要外出打工。项目开发以来,龙潭村不仅面貌焕然一新,村民的生活也越来越富裕。
过去,村民向毅一直在家务农,自己生产销售。今年,她也实现了在家就业:“我现在在一家亲子农场上班,月薪3500元,休息四天,比自己种菜卖稳定多了。”夏民光说,依托这个项目,两年来,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了近万元。“除了土地的租金收入,这里还雇佣了200多名村民。另外,很多年轻的村民都回家创业了,在风情街开了茶叶店、手工艺品店等等。”他说。
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还采用“村公司+合作社+工匠+社会投资人”的模式,引导当地村民与投资人共同组建专业合作社,通过“共同投资、收益共享、分红共享”,实现村集体和村民收入的持续增加。
场景三:年轻人回乡创业成为趋势。“新农民”变成“农民”
增城区的美丽乡村建设也如火如荼。8月8日,新快报记者来到增城区四妙米现代农业产业园。工人们正驾驶播种机穿梭于田间种植晚稻。近年来,增城区四妙米现代农业产业园大力推广优质四妙米种植,建成5G智慧水稻农场,规模达3500亩。核心区种植面积超过1万亩,周边种植面积超过3万亩。集种植生产、观光休闲、科研旅游于一体。是我市唯一入选2023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的现代农业产业园。
在这里,年轻的力量在乡村振兴中凸显,越来越多的“新农民”不断涌现。
暑假期间,增城区龙新村村民莫礼贤忙得不可开交。几乎每天都有客人来她的家庭农场体验乡村生活。大学毕业后,莫礼贤和村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选择了外出打工,一路打拼到了企业里的高管岗位。2021年初,她得知增城区四妙米现代农业产业园就在她家门口布局。带着建设家乡的热情和对工业园区发展的敏锐嗅觉,她毅然辞职回到龙新村,成为一名“新农民”。“我当时想的不仅仅是种好四苗水稻,还要把这里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
在两年前的田野调查中,莫丽仙看到一望无际的稻田和成群的白鹭在她眼前飞过,这时她才真正感到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这里不种水稻。水稻种植恢复后,意外收获了许多附带资源。比如在离这里三公里的范围内,发现了280多种鸟类,现在已经成为观鸟爱好者的打卡点之一。”
经营家庭农场,莫礼贤不想局限于给人体验种田,而是专注于产学研项目。“我们现在和很多高校合作,打造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邀请他们拍农产品,直播商品。”她还关注到家乡孩子缺少假期活动,邀请学校举办慈善夏令营,让农村孩子享受城市的美育。
莫丽仙从“新农民”成长为“农民”只用了两年时间,但她也知道一件事:“如果靠自己的力量,我做不了那么多事,全靠‘百千万工程’的实施,”她感慨道。“它带来的人员流动和经济力量催生了村民自身发展的内生动力,让村民素质不断提升,大家共同呵护家园。
为培养更多“新农人”助力“百千万工程”,增城区莲花水农业小镇、云水禅心人文小镇等重点产业基地连续两年参与乡村运营青年CEO培育和蜜蜂计划,积极引导和帮助青年人才返乡就业创业,为青年投身乡村运营提供帮助 将优质创业项目与农村产业资源对接,为年轻人参与农村运营、高质量转化农村产学研成果搭建平台。
您的IP:10.2.236.66,2025-09-24 16:49:25,Processed in 0.3210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