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克飞正在调试设备。
■本报记者沈春雷
20多年前,有一个小女孩在校门口等着妈妈来接她,从早到晚。女孩看到妈妈的那一瞬间,立刻笑着跑过去对她说:“妈妈,我哪儿也没去,就在这里等你。”
20多年后,这个小女孩即将获得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的博士学位,她的母亲也一直致力于她喜爱的航天事业。作为项目主任或副主任设计师,她参与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中科院战略先导科技工程等多项国家航天工程任务的研制。
今天故事的主角是女孩的妈妈。她叫宋克菲,是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以下简称长春光机所)的研究员。最近,她又获得了一项荣誉——中国科学院优秀共产党员。
多年来,宋克非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科学院三等奖、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荣誉的背后,是她对航天事业的坚持和热爱。“上帝的仪器不能有任何故障。”宋克非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多次提到。
从“零”开始学习软件开发
“以空间遥感光学仪器为例,可靠性要求非常高,在满足性能指标的同时,必须满足发射过程中的力学环境和空间环境的要求,不能有任何故障。”宋克非举了一个例子。
这里的空间遥感光学仪器是指安装在神舟三号飞船上的太阳紫外光谱监测仪,是长春光机所承担的首批空间产品研制项目之一。
“那时候,我工作没多久。我第一次参与航天项目的研制。我不仅没有工作经验,也没有找到太多可以借鉴的经验。”宋克非回忆道。
在产品开发的第一阶段,开始整机模拟力学测试时,出现了问题——随机振动后通电测试没有输出信号,产品异常。一时间,宋克菲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转眼间三个月过去了,分娩的日子快到了。你就这么放弃了吗?
“山河无道疑,又有一村。”经过反复的实验,反复的问题,宋克菲终于找到了原因。
“我们通过改进元器件的固封工艺,解决了遥感仪器对力学环境的适应性。在随后的整机模拟力学环境试验中,再也没有出现过这样的问题。”宋克飞说,这种部件的固封工艺一直沿用至今,在许多航天项目的成功研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对于硬件,软件在仪器中起到类似人脑的作用。没有软件的仪器就像没有灵魂的躯体。”宋克飞认为,航天产品的软件对可靠性的要求更高。
因为太阳紫外光谱监测仪的研制是长春光机所的第一批航天项目,缺少软件程序员,宋克飞负责大部分软件编程。为了顺利完成研制任务,保证仪器在轨可靠运行,宋克飞从零开始学习软件开发的管理要求,率先在长春光机所实现了软件的工程化设计。
宋克飞对自己的要求是,把需求、设计、测试各个阶段做到清晰可追溯,这为长春光机所后续实施软件工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有缺陷的人生才是完美的人生。”
航天事业有其特殊性,不仅需要高难度的创新,更需要高质高效,需要每一位航天员的奉献。
事业占用太多精力,家庭和孩子自然可以少投入精力。在参与神舟三号任务时,由于可供参考的设计资料非常少,宋克飞不得不一遍又一遍地实验探索,他常常无暇顾及家人。
“1999年,我女儿刚上小学。有一次,老婆让我出差前去班车站接孩子放学,我因为写程序忘了时间。等我想起来接孩子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宋克非骑着自行车到车站时,看到远处路边蹲着一个“小黑点”,于是就有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看到孩子开心的样子,宋克飞眼眶湿润了,不远处收废品的老人在他耳边响起:“你怎么来了?”你如何成为一个母亲?这孩子已经在这里等了几个小时了。孩子说你工作忙,但不能丢下孩子不管..."
神舟三号进入发射基地后,遇到了一些问题,需要出场地解决后才能进入发射基地。为了这个项目,宋克飞在发射基地待了三个月,半年都不在家,不能陪孩子。
“有缺陷的人生才是完美的人生。”宋克菲经常挂在嘴边的就是这句话,但她绝不允许自己参与的项目有丝毫瑕疵。
在参与风云三号气象卫星垂直紫外臭氧探测仪的研制项目时,产品的探测灵敏度很高,单一的技术方案无法满足要求。因此,宋克飞通过大量的分析实验和不断的设计验证,实现了空间太阳/大气后向散射紫外光谱的高精度探测。
2010年,垂直紫外臭氧探测仪投入运行。该仪器与其他国际仪器一起探测到了南极和北极的臭氧洞及其迁移。“该仪器的研制填补了当时我国星载紫外-真空紫外光谱和臭氧垂直分布探测的空白,标志着我国获得了该领域的话语权。”宋克飞说。
“你忙的时候我来分担你的工作吧。”
这些年,宋克菲虽然错过了很多陪伴女儿成长的时间,但女儿没有半句以上的抱怨。她看到了妈妈对航天事业的热爱,对科学问题的严谨追求,对产品质量的精益求精,所以特别愿意和妈妈分享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宋克非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比如他在科研中坚持实事求是,认真设计原理,严格准确处理试验数据,认真给出试验结果,踏实对待科研中的每一个环节。
莱曼阿尔法太阳望远镜是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项目“夸父一号”卫星上的三个有效载荷之一。作为先导专项莱曼阿尔法太阳望远镜项目的质量工程师,宋克飞严格控制研制过程,制定并细化了研制流程,使得各分系统之间接口清晰,研制衔接顺畅,为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
莱曼阿尔法太阳望远镜的研制经历了疫情的考验。宋克飞还记得,他和他的团队在办公室工作了45天,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和考验。宋克飞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大家顺利完成任务。
“最后的在线调试阶段是最紧张的时候,因为疫情,科研人员都不能回家。项目组每天晚上8点准时开会安排工作,人员轮流上班。为了让大家都能有一个合适的活动,我们在微信在线上成立了有奖活动群,开展了“随手拍”等一系列小活动。奖品是洗发水、浴巾之类的日常用品,隔离期间非常稀缺。”宋克飞告诉记者,“被隔离在办公室的人是临时通知的,并没有特意准备生活用品。这样的小活动,既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缓解了压力,也让大家更好地工作。”
航天工程的每一项任务,都需要各系统的密切配合,需要每个人的无条件支持,需要顾全大局、服从大局的合作精神。宋克飞介绍,每个单机的研制分为“光、机、电、热、软件、校准”等子系统。子系统之间的接口协调、测试配合、组装过程要一丝不苟的完成。
“航天项目99分意味着失败。”为此,宋克非倾注了大量心血,度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和无数个加班假期,放弃了与家人团聚,坚守在岗位上。
“你忙的时候我来分担你的工作吧。”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女儿经常对宋克菲说这句话。
“女儿在不知不觉中长大了,但她一直在我身边,现在能帮我分担很多事情。”宋克菲发现自己无能的母亲在女儿心中很重要,这让她感到很欣慰。
您的IP:10.2.236.66,2025-09-24 18:40:03,Processed in 0.2652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