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创业过程,王传福当场落泪。
一向不苟言笑的王传福在谈到自己20年的创业历程时,忍不住当场落泪。
8月9日,是比亚迪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腾势N7正式下线的日子。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回忆起比亚迪从2003年开始涉足汽车行业的20年历程,谈及其中的艰辛时几度哽咽。
比亚迪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
如今的比亚迪是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但当年却遭遇了无数冷眼和嘲讽。2003年1月,比亚迪宣布收购秦川汽车,港股股价从18港元暴跌至9港元。各种质疑也纷至沓来:“一个电池制造商怎么敢造车?”
回顾过去的20年,有四分之三的时间是在做工业破冰和生存挑战。在这两年销量爆发式增长之前,王传福形容自己经历了无数个“黑暗时刻”。
在技术路线上,比亚迪在2008年发布了全球首款量产插电式混动车F3DM,搭载了全球首创的DM混动技术。到了2018年,比亚迪的DM技术已经发展到第三代,但是市场的“春天”还没有到来。
2018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首次突破100万辆,达到125.6万辆,同比增长61.7%。其中,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市场容量更小,当年销量仅为27.1万辆,仅占新能源汽车总销量的21.6%,仅占纯电动汽车销量的27.5%。
“我真的快撑不下去了!”王传福感慨道,“市场份额小,技术需要进一步优化和突破。当时混动的技术路线已经被很多车企放弃了,比亚迪内部也有争议,但我还是要继续走混动路线,必须坚持下去,哪怕走错了路。”
比亚迪的坚持终于迎来了春天。自2022年以来,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同比增速超过了纯电动汽车,市场份额也在不断上升。中汽协数据显示,到2023年上半年,纯电动汽车累计销量达到271.9万辆,同比增长31.9%,插电式和混合动力汽车销量达到102.5万辆,同比增长91.1%。其中,6月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为23.5万辆和23.2万辆,均创历史新高。
根据王传福给出的数字,比亚迪在R&D投资了数千亿美元。在过去的12年中,比亚迪有11年的R&D投资超过了当年的净利润,甚至很多时候是净利润的3-4倍。
王传福回忆说:“我清楚地记得,从2017年到2019年,比亚迪净利润连续三年大幅下滑,尤其是2019年,公司净利润只有16亿元,但在研发上,我们还是咬紧牙关,当年投入了84亿元。”
“多少人嘲笑我们,这是烧钱。”王传福说到这里有些哽咽,但比亚迪深知技术研发是科技自立自强的新长征。
王传福在活动现场。
长期的重金投入,近年来迎来了丰硕的成果。2020年,比亚迪推出“刀锋电池”,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从2008年发布第一款比亚迪F3DM到2021年5月完成10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生产,比亚迪用了13年时间。从100万辆到300万辆,比亚迪只用了一年半;从300万到500万,比亚迪只用了9个月。
根据比亚迪提供的数据,截至目前,比亚迪拥有11个研究所,R&D员工超过9万人。现在,平均每个工作日提交19项专利申请,并授予15项专利。从成果来看,比亚迪推出了刀片电池、DM混合动力、CTB电池体集成、易四方、云起等一系列技术,构建技术护城河,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不断转型。
王传福讲的是比亚迪的故事,但不仅仅是比亚迪的故事。在他看来,“这是中国品牌汽车的缩影,新能源为中国汽车提供了新的机遇。”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70年后的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出口国。比亚迪与吉利、广汽、SAIC、长安、长城等公司一起,向世界证明了中国车企的能力,在全球市场打出了一个中国品牌的世界。
王传福表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市场的渗透率有望提升至60%以上。在新能源汽车的变革浪潮中,中国品牌潜力巨大;未来三年,中国品牌的市场份额有望从50%提高到70%,实现跨越式发展。同时,中国有创造世界级汽车品牌的基础和实力,中国汽车工业将诞生一批令人尊敬的世界级品牌。
王传福说,比亚迪要做一个证明:比亚迪可以,新能源可以,中汽可以。
比亚迪园区中国品牌汽车矩阵。
在如今的比亚迪总部园区,有一个包含十余个品牌的整车矩阵,包括长安汽车、长城汽车、Xpeng汽车、蔚来汽车等。中国汽车品牌的亮相吸引了众多媒体驻足缅怀。
这个矩阵背后站着王传福反复强调的口号:“合在一起,就是中国汽车。”
您的IP:10.2.236.66,2025-09-24 20:41:24,Processed in 0.2793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