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市场“火”,迎来了妥妥的牛市,但各方态度不同。
据报道,第一季度中药市场迎来牛市,下游制药企业采购成本飙升,部分中药“一日三价”。
(资料图)
据了解,2023年1月至3月,中草药原料综合200指数从2832.48点上升至3367.49点,上升至18.89%。一方面,中草药市场的高涨让种植者和经销商热情高涨,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中草药制造商的原材料采购成本。
根据中药天地网的数据,自今年3月以来,天然牛黄的价格从每公斤50多万元上涨到每公斤80万元左右。即使是合成牛黄也供应紧张。
许多中药上市公司表示,中药价格的上涨主要来自天气因素,加上下游消费者需求的复苏,市场具有一定的可持续性。如果有自建的种植基地和永久库存,我们可以顺利度过中药牛市。
5月17日,康美中国中草药价格总指数报告1985.76点,5月15日,该指数报告1988.14点,创下自2013年发布以来的历史最高值。
原材料价格上涨
据业内人士介绍,自去年以来,中草药价格普遍上涨,持平降价品种相对较少。当归、党参等传统滋补调理的大宗中草药大幅上涨。
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首阳中药贸易中心是西北地区最大的中药贸易市场。来自全国各地的经销商,如广州的中药经销商,喜欢来这里看货和拿货。
当地中药批发商告诉记者,当归切片现在是每公斤1450元,因为今年的整体价格很高。有些人囤积商品,自去年以来价格一直在缓慢上涨。在商家讨论了价格后,这里的中药开始装载到全国各地,包括一些重要的中药交易市场和制药公司。
甘肃定西首阳中药交易市场负责人王永琪表示,往年日发货量约300吨至500吨,今年约500吨至600吨。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中药价格的起伏一直存在。
疫情过后,对大宗滋补中草药的需求明显增加,刺激了需求方中草药价格的增长。同时,从供应的角度来看,天气和土地供应是影响中草药供应的重要因素。
早在去年12月,连翘等中药原料就遭遇了一波热炒。
根据康美中药网的数据,2022年12月16日,中国中药价格总指数收于1773.84点,较上周同期(12月9日)上涨72.27点,涨幅为4.25%。价格上涨的品种有30个,占5.8%,环比增长16个;下跌的品种有2个,占0.4%,减少了16个。涨跌比15:1.创造近年来最大的。
去年12月,价格大幅上涨与疫情感染者数量激增有关。涨价的中草药大多是缓解感冒症状的药材,短期内受需求上涨影响,供不应求,涨价明显。“连翘”作为清热解毒的核心品种之一,表现最为明显,随后相关药材也受到其影响。
随着感染人数的下降,相关中药的市场价格就像坐过山车一样。以金银花为例。在去年12月的紧急需求下,订单现金拥堵,价格飙升,金银花价格翻了一番。然而,随着合同的完成和新订单的减少,今年1月的总销量较上月有所减弱,市场稳定。
中草药价格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亳州某中草药厂商告诉《21世纪商业先驱报》,“中草药价格波动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去年的疫情或者天气灾害,或者药食同源突然火起来,市场需求突然上升,价格自然受到影响。”
去年12月,针对部分中药品种价格波动较大,相关部门继续规范涉疫中药品的价格和竞争行为,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市场秩序。
随后,尽管中药材市场价格仍有波动, 但也在逐渐下降。随着全国疫情日益稳定,整体良好趋势不断巩固,相关药材需求逐渐恢复正常,价格逐渐稳定,但其他热门药材品种再次迎来了另一波热潮。
影响上下游
“据估计,市场将在两年内好转,优秀品种市场一直好转。去年,一些供应商通过炒作原材料赚了一笔钱,但随后的下跌也让许多追随炒作趋势的人损失了很多。”亳州中药种植商王先生(笔名)在接受《21世纪商业先驱报》采访时表示,只有优秀品种才能在未来的中药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天气变化可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干旱和洪水,灾害有风险,有时外国引进的品种不适应,会影响产量和质量。”王告诉《21世纪商业先驱报》,中药种植受到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而中药产量则影响市场价格。
此外,市场上中药材价格的波动与中药的供需有关。中药产业链包括中药原料种植、制药制造、制药商业、第三方物流和制药零售,最终到达终端消费者。中药制造中最重要的三个环节是中药、中药饮片和中成药。中药是指未经加工或成品制成的中药原料,通常来自天然植物、动物和矿物。
目前,我国中草药种植主要以散户投资者种植为主。虽然近年来,强大的中药生产企业通过自主种植或与当地农民合作种植,占据了上游中草药的主要资源,但个体种植仍牢牢占据着中草药生产的主要地位。这导致一些药品种植者看到市场上某种中药价格高,种植某种中药。由于中药成熟需要一段时间,供应突然增加,当需求保持稳定时,往往会形成“廉价药品伤害农业”的困境。
“种植100万亩,成功30万、40万亩,损失60%。中草药的种植收成率很低,只有40%左右。”王先生告诉记者,中草药的质量是由幼苗决定的。然而,许多个体种植者在选择幼苗时只看价格,而不考察质量。能严格按照质量种植的种植者占市场的比例很低。
潮汕经销商也从事中药交易多年,告诉《21世纪商业先驱报》,但对于上市制药企业将提前部署其战略储备,短期影响不会立即出现,如果流行药品炒作,也会调整库存,成本上升,关键是中药市场本身的波动性和难以标准化控制导致上游许多中小企业的风险更大。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您的IP:18.221.207.166,2025-05-04 12:49:39,Processed in 0.0695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