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横跨重庆、四川、陕西、湖北四省交界的大巴山,处处郁郁葱葱。位于大巴山腹地的重庆城口县咸宜镇里坪村,23个黑色大棚矗立在群山之中,大棚里的灵芝已经进入收获期。
这是城口县建设的天宝药业灵芝GAP种植示范基地。按照GAP建设要求,配备了“药田哨兵”小型气候站、实时联网监控摄像头、雾化喷雾系统等。,可追溯从品种选择、椴木处理、接种和掩埋,到生长管理和收获加工的全过程。天宝药业生产部经理杨林说,该基地预计生产灵芝孢子粉约7吨,子实体6吨以上,总产值1000万元。此外,公司在城口县20多个乡镇建立了基地,去年产值4.52亿元。
城口县位于中国秦岭南北与长江以北的过渡地带,被世界自然基金会列为中国17个生物多样性重点保护区和11个优先保护区之一。良好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丰富的中药材资源,被誉为“大巴山生态药谷”和“中国绿色生态中药材示范县”。城口县中药材品种多,质量好,在重庆乃至大巴山区都很有代表性和独特性。目前,全县有药用价值的中药材3800多种,可开发利用的有1000多种。淫羊藿、独活、木香、连翘等栽培品种已入选重庆道地中药材。
近年来,城口县选择当地标准化发展基础好的中药材优势品种,选择发展势头好、辐射带动作用突出、涉农效果显著的市场主体作为创始单位,推进全县GAP建设,并将其作为做强“达巴山药谷”的重要抓手,从而提升区域道地中药材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城口县审时度势,顺势而为,着力推进GAP建设,对达巴山药谷中药材高质量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城口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李飞认为,推进GAP建设有三大好处:一是将中药材分散种植变为科学规范种植,既提高了当地人的种植水平和能力,又保证了中药材的质量;二是GAP建设由中药生产企业牵头,有专门的技术指导,也可以开拓销售渠道;第三,标有GAP的中药材,可以做到优质优价,优质优先。
“今年,在成功建立淫羊藿、灵芝两个品种GAP基地的基础上,还将启动连翘、独活、川贝母、天麻、石斛、黄柏、杜仲、厚朴等GAP基地的创建。”据李飞介绍,按照计划,城口县将分期分批完成19个地方优势中药材GAP基地建设。同时,所有已建立的GAP基地将按照“保持成果,逐年扩大覆盖面”的原则,带动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GAP建设。
为鼓励中药材种植养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创建GAP基地,城口县还出台了《GAP基地创建奖励补偿办法》,通过优惠政策支持创建主体。根据奖励补偿办法,对19个具有地方优势和特色的中药材品种,该县将对成功建立GAP基地的市场主体和符合要求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给予硬件奖励、管理奖励和带动奖励,最高一次性奖励40万元。
城口县推进GAP建设也得到了重庆市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重庆市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袁德胜表示,将指导城口县开展种质资源挖掘、收集和品种选育,特别是有效含量、生物产量、抗病性等方面优势突出的良种;按照“种植地道、全程可追溯”的理念,推进城口县中药材种植加工全过程规范化管理,建设一批标准化示范基地;利用“互联网+”建立中药材信息和网络追溯平台,构建从基地到平台到终端的全产业链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开展中药材多功能开发利用,探索医药旅游、医药营养、药食同源发展新路径。
“支持城口县建设大巴山中药材检验检测中心,确保中药材产品质量可控;指导城口县鲜切加工、饮片加工等道地中药材的调拨和涨价;组织推动GAP专家智库对GAP工作进行指导和检查。”重庆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李小平说。其中,大巴山GAP专家工作站于今年8月4日揭牌。
根据规划,城口县将于2030年完成本轮全部GAP基地创建,力争全县GAP基地标准化种植规模达到15万亩,标准化养殖数量达到14万只(条),产值达到50亿元。同时建立中药材数字化GAP管理系统,建立中药材初加工、饮片生产车间,促进农产品向工业品转化,推动全产业链发展,实现产业增效、生态绿化、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