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快补齐农业发展基础设施短板的过程中,渝北区坚持“能排能灌、机耕适宜、高产稳产、旱涝保收”的标准,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工程。今年新建成高标准农田5000亩。
记者在渝北区盛达镇仁和村看到,高标准农田平坦错落,玉米、水稻等作物生机勃勃。在该村600亩大豆-玉米复合套种示范区,来自渝北区农业与农村委员会的农业专家正拿着专业的工具,对田间种植的玉米进行测距、测株、计数、换算等产量测量。得益于高标准农田的建设,今年这个村实现了“4行玉米+3行大豆”的种植密度。经初步估算,亩产量比往年提高了不少,玉米总产量可提高近20%。
渝北区盛达镇仁和村村民说,邓华泽告诉记者,前几年农田没换的时候,农作物收益低,产量少。今年高标准农田改造后,玉米、谷子、大豆都比往年有所增加,收益更高。大家也都有了底。
据了解,去年以来,盛达镇人村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全村耕地增加了10%,共达到35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火热实践,让原本不便耕种的“巴掌田陡坡”变成了适宜耕种的“整块田”和稳产高产的“希望田”。
渝北区盛达镇仁和村党支部书记邓亮说,以前村里是鸡窝、巴掌田,还有大量的抛荒地,农民靠肩膀种庄稼。现在通过高标准农田工程建设,土地得到了集中连片,配置了排灌系统等基础设施,改造了道路系统。机器和工具可以开到地里,降低了种植成本,提高了亩产收入和农民的积极性,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
去年以来,渝北区全面开展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工程。盛达镇通过资源统筹、项目统管、集体管理的措施,以及改大小、改水、改路、改土等“四改”措施,对耕地进行整理,因地制宜提高耕地质量。截至目前,盛达镇集中整治耕地5000亩,新增耕地281亩,安装灌溉管道10.3公里,硬化田间道路6.2公里。同时,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还大力发展水稻、鱼类养殖850亩,种植“高粱+油菜”、“春糯玉米+蔬菜”近5000亩,助力农业产业发展,增加收入。
渝北盛达镇副镇长张和欢表示,盛达镇将继续采取多种措施,加强耕地保护,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四改”,促进农田适地适耕,旱涝保收,提高耕地质量,助力粮油高产稳产。
接下来,渝北区将继续深入开展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进一步夯实农业发展基础,筑牢粮食安全基石,全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截至目前,全区共建成高标准农田28万亩,预计今年将建成高标准农田1.5万亩,完成丘陵地区高标准农田改造1.6万亩。到2025年,渝北将完成3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3万亩高标准农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