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打、捆绑、捆绑、浸染...布匹与花草亲密接触后吸收汁液,染有美丽色彩的手帕毛巾在太阳的荫凉下晾晒,微风吹过,仿佛有蝴蝶在庭院里飞舞。
这是重庆市大渡口区跳蹬镇金岙村一队易思友和杨胜海家院子里的美景。在村两委和社工程潇的帮助下,他们的家成了“家和扎染坊”的技能培训基地和展示植物染色非遗技艺的平台。附近的村民可以来这里听四川美院的老师讲课,学习植物染色和扎染,还可以尝试制作各种文化创意礼品在金鳌山游玩。
据了解,程潇社工申报的“大渡口传统植物染色技艺”已被列入大渡口区第八批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推广这项技术,自然环境优美,需要增加收入的金岙村是最佳选择。程潇社工负责人谢涛说:“推广非遗技艺可以助推乡村振兴,乡村振兴可以为非遗技艺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土壤’。通过我们社工组织的指导和学习,村民们可以找到个人发展的新方向和致富的新路径。”
近年来,跳蹬镇金岙村在强村富民的道路上不断创新,用真情、出实招。吸引农民创业发展民宿、农家乐等产业,盘活村民闲置农家乐建设共享民宿,继续开展春赏花、夏垂钓、秋收获、冬摘果、杀猪、认领农田等农村文化体验活动,增加集体收入,让农民致富,有效激活内生动力,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金岙村第一驻村书记李说,去年,大渡口区对金岙村108户农房进行了质量提升。金岙村从农村房屋质量、院落价值到村落价值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开民宿,发展农家乐,成为很多村民创业的首选。但考虑到村里有些老人没有创业能力,必须想办法增加收入,让这个群体也能享受到乡村振兴带来的“强村富民”红利。
“家和扎染作坊”是金岙村发展“社工+农户+企业”的新尝试。“社工+农户+企业”就是社工提供专家技能开展培训,村民提供自己的农家乐作为学习、管理、展示的场所,最后社会企业销售村民生产的文创产品,形成师徒良性循环。易思友开心地说:“我们只上过四次培训班,染的手帕很漂亮。有些游客想买。我相信染坊一定会成为我们村新的致富门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