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新秀丽的山景,秀美恬静的自然风光,诗情画意的田园田园...近日,巴南区惠民街白象山山美景吸引游客。
近年来,惠民街道积极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探索和实践政府主导、企业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围绕白象山沙井村桥社生态修复、保护、提升和运营进行部署,着力推进生态与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白象山沙井村桥社地区曾经有一个生产电杆的小型工业厂房,属于传统的粗放型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了更多的工业废料,附近村民也将生活垃圾运到周边堆放。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堆积成山,不仅有碍观瞻,还散发出刺鼻的气味,严重干扰了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
以保障自然生态系统休养生息为导向,回民街坚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总账、算综合账”的生态发展总体理念。2019年启动白象山生态修复工程,重点整治沙井村大桥社区区域。通过部门协调规划,解决用地问题,争取帮扶资金,引进企业入驻绿园,启动原厂区及周边土地生态修复工作,通过填埋、转运等方式处理生活垃圾,采取种田、植树、种草等措施恢复生态环境。
截至目前,该区已种植杨树5万株,实现补植补植17亩,恢复补植植被200多亩,彻底改变了沙井村桥社地区的生态环境。过去“乌烟瘴气”、村民不得不捂着鼻子的垃圾场焕然一新,成为植被茂盛、绿树成荫的生态美景。
因地制宜探索生态价值转化
白象山片区依托独特的生态优势,以城市“微度假”为主题,通过“艺术下乡”创造“美”和“流”;微度假产品围绕“看茶景、感受茶文化、品茶餐、禅茶养生”进行设计,将网络“流”转化为游客“留”,打造集自然教育、户外运动、体验农业、露营为一体的综合性项目——月儿湾自然营地。整个项目占地约400亩,将于2019年春季对外开放。截至目前,已服务约15万人次,自2021年4月起,位列“重庆亲子活动排行榜”第一。
此外,白象山地区还建设了许多产业覆盖面广、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旅游项目。包括集医疗、生活疗养、中药材种植、产品加工于一体的综合基地——三益曹璐项目;支撑六大智慧渔业管理系统,水面面积100多亩的智慧水产养殖场,养殖商品鱼苗近1亿尾,年生产生态鱼500多吨;集展示、粮油种植管理、农业监控为一体的智慧粮油基地。
白象山区生态旅游产业的积极发展,不仅充分促进了当地人民的就业,显著增加了该地区的旅游收入,也有效地促进了生态产品价值的可持续实现。
未来,白象山地区将有一个茶产业博览园,作为巴南山水茶道文化节的永久会址。通过改造老茶厂,新建一些建筑,建设茶艺主题酒店,打造茶山美食文化创意艺术街。同时,通过升级改造原有的月儿弯自然营地和611艺术美村项目,建设从接待中心直接上山、茶山骑行街等特色旅游交通的智能微轨系统,力争通过3至5年的持续推进,成功打造国家4A级生态旅游区。
深化生态文化溢价的挖掘
经过生态环境的不断恢复和巩固,白象山脚下沙井村大桥社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全面改善。今年7月,大桥社区作为首个项目在重庆土地交易所正式挂牌交易,实现利润1456万元。村社和当地村民直接获得发展资金约600万元。通过“盘活农村闲置土地进入市场”,资源变成了资产,资产变成了资本。
“引进的业主以‘健康文化’为主题,主要建设生态健康绿化带、森林氧吧、健康步道。目前已种植杨树5万株,面积80亩;种植荔枝树2000棵,面积20亩;种植一万多株月季花。”据回民街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业主还将挖掘当地丰富的农业文化、窑居文化、写生文化资源,投资1.2亿元建设原生态艺术美村项目,投资2亿元建设展厅、接待中心、艺术培训中心,力争将该区域打造成为集健康教育、生态旅游、农耕体验、艺术写生为一体的生态文化体验基地,充分挖掘当地生态文化的“溢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