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稻田千浪,稻穗飘香,农民忙忙碌碌。初秋,云阳县水稻逐渐成熟,进入收获期,一幅丰收的喜人画面在平洲沃野铺展开来。农民们抓住晴好天气,组织农机纷纷割镰,确保颗粒归仓,田野里稻香四溢,机器轰鸣声,一幅丰收画卷缓缓展开。
8月17日,双龙镇龙文社区宽阔的梯田里,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稻秆,微风吹过,稻浪翻滚,放眼望去,青山、村落、梯田在阳光下交相辉映。田间,收割机在金黄的稻浪中来回穿梭,收割、脱粒、粉碎秸秆等工序一气呵成,率先拉开了云阳31万亩水稻收割的大幕。
王一平是双龙镇龙文社区的种粮大户,他承包了110多亩地。一大早,王一平站在田埂上,看着稻田里喜人的丰收谷物,微笑着。随着一阵“轰隆”的马达声,一台久保田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收割机“吃”着稻穗,“吐”着金黄饱满的稻谷。短短几分钟,收割机经过的地方,只剩下一排排稻茬。据了解,现在收割机20分钟就能收割每亩田地,收割效率比人工高十几倍,不仅降低了劳动强度,还节约了收割成本,省时省力。“机器收割比人工收割快很多倍。过去,一亩地需要五个人一天才能收割完。现在收割一亩地只需要20分钟。我的110亩水稻8月底就要收割了。”王一平单纯的脸上充满了笑容。
王一平看着金黄色的米粒被装袋,脸上露出了喜色。据他介绍,由于双龙镇海拔低,水稻成熟早,品种优,加上采用标准化水稻种植技术,合理增加水稻种植密度,配套科学施肥、绿色防控等技术,今年迎来了大丰收。在现场,农技人员还深入田间查看水稻长势,随机抽取稻田测量实际产量,经过测面积、收割、称重等环节后测量水稻产量,并做好相关记录。
“我们专家组现场选取高中低三块田地进行实收产量测算。平均产量达到675公斤,增长20%以上。”县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主任袁说。
据了解,随着粮油单产的提升,云阳今年在40个乡镇街道引导建设了63个新型粮食经营主体、7个千亩示范片、39个百亩示范片。同时,通过选择优良品种,采取增加巢密度、科学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全县水稻产量有望达到13万吨,折合稻谷9万吨,预计总产值3.9亿元。
接下来,云阳将及时引导低山区成熟水稻收割,确保颗粒归仓,减少损失。对于中高山的未熟水稻,要加强肥水、病虫害的后期管理,确保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