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山清水秀,生态优美,宜居幸福乡村。走进八月的渝北,玉峰山绿意盎然,月亮湖平如镜,乡间庭院错落有致,如画的风景和美丽的乡村跃然眼前。
干净整洁美丽的乡村,绵延不绝的文化遗产,绿水青山的美好家园。如今,一幅美丽乡村的生动画卷正在闽北大地上徐徐展开。
有地方住,有好地方住。近年来,渝北区乡村建设服务中心按照区委、区政府相关决策部署,积极实施农村危房排查整治,加快推进住宅新村建设,狠抓农村住房保障落实,特别是创新农村危房改造“检、迁、租、拆、改、建、管、监、评”九项措施,让农村建设更美,让群众住得更放心、更舒心。
强大的推动力
扎实开展农村自建房安全隐患排查整治
“感谢政府和相关部门,现在我们终于离开了老房子,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铜井镇荣光村村民赵看着自己的新家,心里特别高兴。
赵家的房屋在历次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中被鉴定为D级危房,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在渝北区的政策支持下,开始了转型。
和赵家一样,荣光村还有18户被评为C、D级危房。现在农村房屋隐患排查整治,大家都住进了新房,过上了新生活。
住房保障是关系民生的重点工程。为进一步加强农村自建房安全管理,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切实保障辖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近年来,按照“全面排查、重点整治、同步推进”的原则, 渝北区各镇街要结合“两违排查”和“农房安全隐患排查整改”成果,采取同步制定方案、同步排查、同步实施整改的方式,加强与同级相关行政管理部门的沟通衔接。
“我们根据辖区各镇的不同实际情况,制定了《渝北区自建房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方案》,以重点排查、全面排查、动态排查的形式推进排查工作的落实。”渝北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说。
具体来说,重点排查辖区内不同属性的房屋,即“营业用房”:自建房,用于餐饮、家庭旅馆、休闲娱乐等;“违章建筑”,尤其是加背包等非法改扩建的自建房。“拆改结构房屋”,特别是在装修过程中,擅自拆改主体结构,造成结构安全隐患的;“改变功能用房”,主要责任人擅自改变建筑物使用功能,特别是停车库、地下仓库、人防工程等地下建筑,擅自用作经营场所;接近或超过设计使用年限的“老年住宅”;“低标房”,建筑标准低,用预制板建造的房子。
全面排查,即以城乡接合部、城中村、学校、医院、宾馆、市场和商场、疫情隔离点、城镇(集镇)、景区等公共建筑和人员密集场所为重点;重点检查三层及以上自建房,用于经营、建设周期长、失修严重、损坏主体或承重结构、擅自改建扩建的。彻底全面摸清自建房的基本情况、审批程序、历史改造、改变用途、结构安全等信息,逐一建立档案。
同时,坚持动态调查。每月定期对动态新增的农村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进行住房保障常态化检查。
目前,2023年渝北区共排查308户,涉及大湾镇、盛达镇、古路镇、石川镇、统景镇、茨竹镇等乡镇,发现并解决了3个问题,及时保障了农村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安全。c、D类危房可以动态清除。
精确转换
危房改造让村民更放心、更舒心。
7月16日,风和日丽的一天过后,家住渝北区大湾镇石元村7组的李三荣正在新建的农家乐里整理家居用品,脸上挂着幸福的笑容。
“以前家里老房子破旧,下雨天漏雨是常事。现在,它是好的。在上一轮的危旧房排查中,老房被评为D级危房。经过改造建设,老房子焕然一新。”李三荣说。
不仅房子装修升级了,现在随着房子的落成,李三荣家的年轻人更愿意周末回到乡下,在新家感受不同于城市生活的乡村情趣。
住的起房子,住的好地方,关系到群众的幸福。如今住房条件好了,村里亮了,更多的人愿意留在“乡土”里扎根。
在石元村另一位居民陈爷爷的农房工地上,几名工人正忙着贴墙砖。检查水泥和瓷砖的质量,确认水管和电线的铺设...“房屋安全是大事,质量第一,施工的每个环节都不能放松。”仔细检查后,陈爷爷还不忘再次告诉工人们。
近年来,渝北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制定出台了《渝北区农村危房改造实施方案》、《渝北区农村危房改造九条》、《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住房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配套文件,对分类改造方案、财政补助标准、改造面积控制、质量安全管理等进行了明确和细化。
“根据相关政策和标准,我们对C、D类危房的改造主要包括修缮加固、新建房屋、拆除固化、租赁安全房等。无人居住的C、D类危房改造包括拆除固化和土地复垦。”渝北大湾镇相关负责人说。
不仅如此,在改造前期,渝北区积极推广使用《渝北区农村住宅建筑设计标准图集》,为农民免费提供参考。根据“小青瓦”、“白瓦头”、“白墙”、“石墙裙”等巴渝民居建筑的八大要素,制定了四种房型,共计16套,对统一风格、保证农村民居建筑质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农村危房改造建设期间,镇街逐项组织现场质量安全检查。检查项目主要包括地基、承重结构、抗震构造措施、围护结构、建筑材料等。重要施工环节必须现场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当场提出整改措施。
农村危房改造完成后,经农户申请、村(社区)初查、镇街验收、区住房城乡建委抽查验收,逐户进行竣工验收,并填写《农村危房改造竣工验收表》。所有需要检查的项目均视为合格,不合格的项目应立即整改。
“仅2017年至2023年,我们就已投入约13亿元,通过修缮加固、新建房屋、拆除固化等方式,完成了5.9万户农村CD级危房改造(含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约6000户)。”渝北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说。目前,渝北区住房保障目标已高质量实现,正在以实际成效推动巩固和扩大扶贫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征求人民的意见
居民新村的建设将为农村描绘一幅美好的未来。
3月28日,渝北区木耳镇向阳居住宅新村举行摇号仪式。现场一片欢腾,穆尔镇谢石村和其他村庄的400多名村民都想搬进新家。
“听说今天抽签,一大早起来,7点多就到了。我不想提我有多开心。”活动现场,第一位上台抽签的老人田启珍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抽签分房,老人抽到了二楼的房子。
“我已经80岁了。没想到老了还能住这么好的新房子。这是我今年收到的最好的生日礼物。”抽奖结束后,田在家人的陪同下满意地离开了。
据介绍,向阳居小区一期位于新乡村34号小区,45栋,450套。采用一梯两户的高标准建设,五层楼有车库。新乡村农旅融合示范项目的村民本着自主、自愿、自建的宗旨,参与共建。在享受了土地收储、原房残值收储、新村建设等补贴后,平均10万元以上就能住上分房。创新成立自建委员会,在党员中挑选有技术、愿意参与、会开车的村干部和群众代表,为项目的联合建设提供全过程免费服务。
万事长,民生大。笑脸的背后,是渝北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坚持群众需求,放下架子,扑下身子,迈开步子,走进基层,为群众谋幸福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为改善人居环境,保障人民群众住房安全,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渝北区大力建设新村居民聚集点,有效配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农村面貌大为改善,特色凸显,生活品质大幅提升。
以向阳居住宅新村为例,这个新村通过问计于民,推动农房向居住区集中,统一打造配套设施和环境,既减轻了财政负担,又集约利用了土地,解决了城乡接合部农村空壳问题,促进闲置资产变成有效资产,让农房变成房子,离家归家。增强人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住向阳居的人,既节省了购房成本,又照顾了农村产业,避免了农村空心化、产业空心化和资产空置。
“本着‘先规划、后建设、有特色’的原则,投入约4500万元大力推进41个新村建设,已建成新村39个,覆盖渝北区9个镇,惠及村民1874人,村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渝北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
坚固美观的新房拔地而起,环境优美的新民居村正在加快建设。目前,渝北区已完成古路镇回龙屋基住宅村、杨家屋基住宅村、茨竹镇方家沟村海龙屋基住宅村、玉峰山镇环山村大坪寨子住宅村等多个住宅新村建设,正在加快推进木耳镇张家坝、土桥湾等两个住宅新村建设,惠及210户农民,建筑面积约2.6万平方米。截至目前,张家坝住宅新村完成主体结构工程量的75%,木耳镇土桥湾住宅新村完成主体结构工程量的30%。“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渝北区农村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何蓝兔/李显彦
您的IP:3.148.145.200,2025-05-04 13:28:30,Processed in 0.0812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