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针对种业科技面临的“卡脖子”问题,近年来各地都在努力寻找解决办法。在5月12日举行的无锡锡山农业优质发展会议上,水稻生物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无锡)粳稻产业技术中心正式开业,将重点解决水稻产业技术问题,促进水稻育种产业技术进步,加快重要实验成果进入成熟技术、产品和标准。
该中心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胡培松领导,承担三个关键任务:一是建设粳稻分子和生物技术育种平台。在园区现有的基础上,增加了相关的研发设施、设备和育种基地,建立了国内一流的常规和杂交粳稻育种平台。二是功能性大米及其食品的研发。与相关科研机构合作,依托新建的实验室,开发以大米为原料的各种大米产品。三是以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为发起人,与江苏省育种单位和种子企业合作,成立江苏省粳稻杂交育种产业化联盟,积极参与长三角粳稻杂交育种产业化发展。
锡山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是苏南第一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多年来,园区积极推进优质水稻、优质花卉等新品种的研发和产业化发展,建设了无锡浙江大学生物农业研究中心等科技载体平台,培育了“锡米1”、“锡米2”等11个新品种。活动当天,9个现代农业项目,如无人作业(无锡)试验区合作,也集中签约,总投资约1.1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