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图片)
长途旅行时久坐有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为什么冬眠的熊睡了几个月却没有这样的麻烦?一个欧洲研究团队发现,一种在冬眠期间促进凝血的蛋白质水平会下降。
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上报道说,蛋白质被命名为“热休克蛋白47”,HSP47,当身体长时间保持不动时,会降低产量,抑制血栓形成。他们发现这种保护机制存在于棕熊、人类、老鼠和猪身上,这表明它可能是哺乳动物共有的。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体内静脉中的血凝块。严重时,血栓形成会脱落并移动到肺部,阻塞血流,形成肺栓塞,危及生命。由于疾病、创伤等原因,突然处于活动有限状态的患者容易产生深静脉血栓形成。HSP47相关机制的干预有望降低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和死亡风险。
德国慕尼黑大学和其他机构的研究人员与北欧合作,跟踪和调查斯堪纳维亚的13只野生棕熊,分别在冬眠和夏季活跃期进行血样分析,发现棕熊血液中的HSP47水平明显较低。这种蛋白质能促进凝血酶与血小板结合,激活免疫细胞,促进大量产生“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络”。后者是一种网状结构,对血栓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研究还发现,长期卧床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与普通人相当,因为身体相应降低了HSP47的产量,逆转了活动有限初期血栓性静脉炎的趋势。分析显示,脊髓损伤和长期活动有限的患者体内蛋白质较少,健康志愿者在卧床27天后蛋白质水平也显著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