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而言,大多数消费者(72%)对未来持乐观态度,认为疫情的影响已经微乎其微。但需要注意的是,只有约50%的消费者对自己的经济状况感到满意,他们大多认为未来的社会竞争将更加激烈,这增加了他们对未来财务状况的不确定性,可能会限制消费者信心的进一步修复,尤其是在高价值商品和耐用消费品领域。
不同收入水平的消费者的信心可能会进一步分化。虽然在所有收入阶层中,超过40%-45%的消费者认为他们的收入在未来12个月内会增加,但只有富裕阶层(家庭每月可支配收入>:26400人民币),大多数消费者表示他们会增加消费支出。在中产阶级(家庭月可支配收入在5800-26400人民币之间)中,期望增加消费和减少消费的人数比例相当。而且在三个收入阶层中,只有富裕阶层会延续消费升级的趋势,而中产阶层及以下人群预计在未来12个月内会继续向性价比更高的商品倾斜。
这一类包括面部护理和美容,消费电子产品和服装配件。随着社会生活和消费场景的回暖,人们对该类产品的付费意愿有所提升。但不同人群在升级意愿上的态度差异较大。以服装为例,中产阶级对日常穿着的支付意愿降低,消费出现下滑趋势。而具有社会和投资价值的珠宝、奢侈品消费倾向于升级,其升级意愿与富裕人群相当。
后疫情时代,消费者对健康、运动类消费品的购买和升级意愿在增强。主要原因是人们重视健康,增强慢性病预防意识,高端营养保健品成为他们对抗疾病的选择之一。此外,人们对保健品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和精细化,对功能细分和组件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值得一提的是,在四代消费群体中,Y世代(29-43岁)对保健品的消费和升级意愿最强。运动方面,年轻一代消费者呈现多元化趋势,如飞盘、腰旗、徒步等小众运动的受众群体迅速扩大,对职业/特殊服装、装备的功能性需求也呈现多元化。
这一类包括教育培训、休闲旅游和生活服务。随着正常生活的回归,消费者在各种服务类别的消费意愿得到增强。而消费升级的需求却出现了极大的分化,中产及以下阶层出现了消费扁平化甚至消费退化的趋势。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五一假期出游人数比疫情前的2019年增长了20%,但旅游消费支出与2019年基本持平,这也印证了我们的研究。总的来说,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中产阶级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他们渴望找到一种放松和享受生活的方式。因此,他们更愿意在娱乐休闲旅游上投入更多的金钱和时间,创造愉悦的消费体验。
由于家庭财务状况的不稳定因素,人们在大额消费品上的支出更加谨慎,因此该类别不同群体的消费意愿出现较大分化。其中,中产阶级的消费意愿有所减弱。消费升级方面,中产阶级对住房的需求呈下降趋势。
理财的消费意愿略有上升,但人们普遍倾向于选择保守、低风险的理财产品。有意思的是,其他品类消费升级趋势强烈的富裕阶层,在理财方面的支出最为谨慎。在各类产品中,人们购买保险产品的意愿最高。保险产品的消费者也变得越来越年轻。
调查显示,由于线下消费场景的开启,购物中心、集体店/买手店等线下渠道的首选渠道指数正在上升。尤其是在富裕人群和Z世代中迅速渗透的买手店/组装店。多品牌集合店的一个主要优势就是集合了很多品牌的产品,消费者不再需要奔波于不同的店铺之间。他们可以更有效地比较不同品牌的产品特性、价格和质量,从而做出更明智的购买决定。此外,买方店或集合店还提供了协调、个性化的审美风格,满足了消费者对独特、个性化购物体验的需求。
未来越来越大的不确定性将大大增加Ole店、折扣店、社区购物等具有价格优势的渠道的吸引力,尤其是在中产阶级及以下群体中。此外,人们对消费电子产品、面部护理和美容产品的价格敏感度也有所提高。社区购物平台的促销活动进一步降低了这些产品的价格,吸引了消费者的关注和购买欲望。
直播和短视频的展示形式,让消费者更直观地了解商品,降低购物的决策门槛。虽然目前直播和短视频更受Z世代和Y世代消费者的欢迎,但这种购物渠道的运营门槛相对较低,因此在有钱有闲的X世代和婴儿潮一代消费者中的渗透率也在快速提升。在低线城市,消费者通常有更多的闲暇时间,由于价格优势,预计未来直播和短视频平台在这些地区的渗透率将进一步提高。在高速城市和Z世代消费者中,追求个性化的趋势更加明显。所以内容电商平台中的小众品牌最能吸引这部分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