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构建优质均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优质均衡意见》),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实施新时代扩大和提高基础教育质量行动计划的意见》。8月30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相关情况。
会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田祖荫介绍,《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主要内容,强化了政府保障责任,完善了政策保障体系,织密了服务保障网络,推动基本公共教育服务覆盖全民,优质均衡。
什么是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田祖荫说,根据国家权威部门的相关定义,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是指保障全体人民生存发展基本需求,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政府承担保障供给的主体责任,引导市场主体和公益性社会机构补充供给。
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包含哪些内容?田祖荫说,在服务范围上,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保障义务教育,实现“质量均衡”;二是确保各级各类教育的学生资助,做到“应助尽助”;三是保障青年学生的卫生、文化体育、就业创业等其他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应保尽保”。《关于质量均衡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坚持保障优先、政府主体责任,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断加大财政投入,促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覆盖全民、质量均衡。
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重点是什么?田祖荫说,关键在于全面保障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目前义务教育面临着城乡、区域、学校、群体四大差距。要着力完善政策措施,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促进教育公平;
一是着力推进学校建设标准化,加快缩小区域教育差距。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促进义务教育学校条件达到规定标准,营造良好的教学、文化和生活环境。加大对中西部困难地区的支持力度,省政府将重点推动缩小省内不同市县之间的办学条件和水平差距。
二是着力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加快缩小县域内城乡教育差距。建立与常住人口变动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合理规划布局城乡学校,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以城带乡,有效解决城市拥挤、农村薄弱问题。推进教育数字化,有效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服务偏远农村提高教育质量。
第三,着力推进师资均衡配置,加快缩小校际质量差距。实施校长教师有序交流轮岗行动计划,完善交流轮岗保障和激励机制,加快推进县域内校际间教师均衡配置。完善集团化办学和学区制的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加快实现集团内学校和学区内学校的优质均衡。
第四,着力推进教育关怀制度化,加快缩小群体教育差距。完善随迁子女入学保障政策,加强对孤儿、实际无人照料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教育保障和关爱保护,确保不同群体适龄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田祖荫指出,关于质量均衡的意见分别确定了2027年和2035年的目标任务:到2027年,基本公共教育优质均衡服务体系初步建立,供给总量进一步扩大,供给结构进一步优化,均等化水平显著提高;到2035年,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经费投入和治理体系满足教育强国需要,适龄学生享有公平优质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总体水平居世界前列。
红星新闻首席记者吴洋北京报道。
编辑李盘编辑任志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