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风能是一种重要的绿色能源,包括德国、日本、丹麦等传统海上风电国家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在加紧开发海上风电技术。《全球海上风电报告2022》预测,2022-2030年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可能增加260GW,到2030年,全球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316GW。近年来,我国对海上风电越来越重视,带动了一批新兴绿色企业的发展,涌现出大量创新成果。
作者通过专利检索系统对海上风电技术相关专利进行了分析。检索中涉及的关键词主要有:海上风电、海上风电、海底、风力发电、海底电缆。
过去5年,全球范围内相关专利申请总量为1.27万件,其中中国申请人提出1.13万件,占比89.5%。可以看出,虽然中国在海上风电领域的起步比德国、日本、丹麦等国家和地区稍晚,但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全球,中国申请者都占了很大比重。一方面,这可能与我国相关行业创新主体数量庞大有关;另一方面,由于我国近海地区风能资源丰富,东部沿海地区用电需求旺盛,同时我国对环保要求更高,因此海上风力发电的研究和相关技术研究也将增加。
图1显示了中国海上风电技术专利申请的年度变化趋势。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技术在中国的专利申请呈快速增长趋势。专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申请人在该技术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图1申请数量的快速增长趋势说明申请人的保护意识在不断加强;同时,专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申请人在某一技术领域的研发水平。图1申请数量的快速增长趋势表明,我国专利申请人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正在快速提升。
根据文献检索结果发现,我国相关专利技术涉及的子类别较多(共120个),排名靠前的子类别有:风力发动机、水利工程、发电或变电或配电、船用设备、电气数据处理、风力电机等。
图2显示了中国海上风电技术关键专利申请人的情况。报名人数前14名中,9名为央企或央企下属企业,3名为高校,2名为私企。央企或央企下属企业占据较大比重。
该技术领域申请数量最多的申请人是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共申请534件。作为国内海上风电技术领域的领军企业,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的专利申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的研究热点和技术发展方向。2023年3月10日,企业提交了申请号为CN202310231721的发明专利申请,获得了待识别风电场的风机数据。根据风机数据,在模拟区域模拟待识别风电场中的风机,得到风电场群尾流效应云图。可见,该专利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准确识别风电场的尾流效应区域。
专利申请的法律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专利活动的程度。有效专利的比例越大,说明专利权人愿意支付成本来维持专利,也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专利的价值。
从我国海上风电技术专利的法律状态分析,该领域目前有47.6%的专利处于有效状态。一方面说明我国在海上风电领域的专利申请质量较高,另一方面也说明相关课题的专利经受住了市场的考验,能够给专利权人带来持续的收益。
我国发展海上风电意义重大,不仅因为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巨大潜力,还因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是电力负荷中心。在二氧化碳峰值排放的碳中和国家战略背景下,为了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将有更多的科研力量投入到海上风电的研究中。相信未来中国海上风电领域将会涌现出更多优质专利,打造海上风电技术高地,加速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谢)据
(编辑:刘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