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楼主

从源头阻控这种比砒霜还毒的毒素

版块:科技头条   类型:普通   作者:科技资讯   查看:52   回复:0   获赞:0   时间:2023-08-31 05:27:57

从源头阻控这种比砒霜还毒的毒素

张(前排左二)带领专家组评估验收。

■本报记者李思慧实习生马灵灵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但在田间生长、收获、贮运过程中易受黄曲霉毒素污染。近年来,湖北省襄阳市引进花生ARC控毒、固氮、提质、增产关键技术,证明ARC菌剂对花生增产增效,建立万亩连片施用示范田,实现了花生减重增效。

8月24日,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在襄阳联合举办“花生控毒固氮提质增产关键技术现场观摩交流研讨会”。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员李介绍了花生控毒固氮提质增产关键技术研发过程及示范效果。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省农科院院长张作为专家组组长宣布了现场检查意见。

张指出,这一关键技术打破了豆科作物共生固氮理论的现有认知,展现出增产、增效、增安、减毒、减重、降本、减碳的突出特点和巨大潜力,符合新时代农业高质量绿色低碳发展的战略需求。

粮油产品的毒物控制和固氮是农业中的两大难题

研讨会上,李介绍,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提高花生品质和增加产量需要解决两个问题。

一是黄曲霉毒素的污染控制。黄曲霉毒素B1作为迄今为止发现的毒性最大、致癌性最强的真菌毒素,其毒性是氰化钾的10倍,砷的68倍,肝癌的致癌率高达28.2%。花生、玉米等粮油产品易受黄曲霉毒素污染,其污染控制一直是世界性难题。

二是花生结瘤固氮效率的提高。花生属于豆科作物,能与土壤中的根瘤菌共生结瘤固氮,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作物养分氨。但在自然状态下,花生根瘤数量少,固氮效率低,难以满足优质高效绿色生产的要求。如何提高花生的结瘤固氮效率也是一个热点前沿问题。

目前,粮油作物中黄曲霉毒素的防控、抑制或降解、脱毒等主要在收获、运输和加工环节进行。但这种方法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和储存量,无法从田间生产源头直接控制黄曲霉毒素。

此外,现有的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共生固氮的理论是结瘤的自我调节,豆科植物根据环境中有效氮的多少做出相应的调整,以平衡个体结瘤的数量和结瘤固氮过程中的能量消耗。结瘤自我调节途径中关键基因的突变会导致植物超结瘤,严重抑制植物的生长发育,降低产量。因此,如何突破这一限制,提高植物的结瘤固氮效率和产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大问题。

执着20多年,一项技术突破两大难题。

能否在田间生产源头防控花生黄曲霉,提高花生固氮能力,减少化肥施用,实现绿色增产?

经过20多年的持续研究,李团队首创了花生ARC控毒固氮、提质增产关键技术,发明了ARC菌剂,从源头控制黄曲霉毒素,同时提高生物固氮能力。

“把黄曲霉毒素的控制闸门移到田间生产,从源头上降低收获花生中黄曲霉毒素的丰度,这样才能从源头上控制细菌,降低毒性。”李对说道。

2022年,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等组织在全国花生主产区16个省份的40个花生弧毒控制、固氮、品质改良、增产关键技术示范点进行了实地测产。结果表明,高、中、低产田及盐碱地花生果实中黄曲霉毒素丰度下降60%以上,花生仁中黄曲霉毒素污染水平下降80%,黄曲霉毒素源头防控效果十分明显。同时,四类领域普遍涨幅较大,平均涨幅为19.67%。

“这是自调节结瘤理论的突破,不仅从源头上防控黄曲霉和黄曲霉毒素,而且在不使用外源根瘤菌的情况下,诱导超级结瘤固氮。”李介绍。

在观摩研讨活动中,专家组23日公布了湖北省钟祥市旧口镇花生示范田现场测产结果。采用该技术,花生示范田亩产达到569.8公斤,比对照田增产17.2%。襄阳市襄州区万亩花生连片示范田实地调查结果表明,应用花生控毒固氮提质增产新技术后,花生根系更加发达,生长更加稳定,根瘤数成倍增加,单株荚数显著增加。

2020-2022年连续三年在花生主产区示范应用新技术,结瘤时间提前,结瘤数增加,结瘤固氮时间延长,固氮酶活性提高。示范点普遍显著提高了产量。

再接再厉,拓宽技术应用渠道。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指出,花生ARC控毒、固氮、提质、增产关键技术具有“两固定”、“三增加”、“五减少”的巨大潜力,可在东北、西北、黄淮海、长江流域及南方产区广泛应用,在提高豆油产能、减少化肥施用、保护黑土地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目前,该技术已入选2023年国家农业主推技术和湖北省农业科技领先技术。2023年,全国粮油主产区已建立800多个应用示范点,成效显著。

“未来希望加强多点试验示范,拓宽应用渠道,在玉米、豆类等其他作物上进行试验示范。同时,我们将继续探索科学机制,为生物固氮提供原创解决方案。”李对说道。

 
回复列表
默认   热门   正序   倒序

回复:从源头阻控这种比砒霜还毒的毒素

Powered by 7.12.10

©2015 - 2025 90Link

90link品牌推广 网站地图

您的IP:10.3.37.9,2025-08-23 16:59:26,Processed in 0.31968 second(s).

豫ICP备2023005541号

头像

用户名:

粉丝数:

签名:

资料 关注 好友 消息
免责声明
  • 1、本网站所刊载的文章,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仅供参考和借鉴。
  • 2、文章中的图片和文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 3、文章中提到的任何产品或服务,本网站不对其性能、质量、适用性、可靠性、安全性、法律合规性等方面做出任何保证或承诺,仅供读者参考,使用者自行承担风险。
  • 4、本网站不承担任何因使用本站提供的信息、服务或产品而产生的直接、间接、附带或衍生的损失或责任,使用者应自行承担一切风险。

侵权删除请致信 E-Mail:345425126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