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严防沉迷新规”进入第二个暑假,但仍有小玩家“成功”绕过了防沉迷系统。2021年8月30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发布《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有效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以下简称“830新规”),重申了游戏实名认证要求,对未成年人游戏时长做出了更严格的限制。
今天,是“830新规”实施两周年。相关调查数据显示,80%以上的家长认可现阶段防沉迷工作的成效,未成年人沉迷游戏的突出问题得到明显缓解。但是还是有一些小玩家绕过了防沉迷限制。可以说,防止未成年人沉迷游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新快报记者陈东学
“防沉迷”取得积极成效
“国家‘防沉迷新规’发布后,游戏行业积极执行,保护未成年人的意识普遍提高。整体构建了全球最先进、最高效的防沉迷系统。相关调查数据显示,超过80%的家长认可现阶段防沉迷工作的有效性。”中国音乐数码协会第一副理事长、游戏工委主任张怡筠近日在“游戏认定论坛”上发言称,未成年人沉迷游戏这一突出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
“830新规”实施以来,国内游戏厂商积极响应新的法规政策,也积极探索新的防沉迷措施,推动我国未成年人保护进入新阶段。2022年底,中国音乐与数码协会游戏工作委员会联合伽马数据发布《2022年中国游戏行业未成年人保护进展报告》称,在新规下,未成年人(包括不再玩游戏的人)每周玩游戏时间在三小时以内的比例提升至75%以上。
中国音数协游戏工作委员会发布的《2022年上半年中国游戏行业报告》指出,游戏行业未成年人保护相关工作成效显著——未成年人游戏总时长、月活跃用户数、消费流量等数据同比大幅下降。
总的来说,防沉迷系统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但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正视存在的争议和困难:防沉迷技术还能做什么?如何补齐技术之外的家长监管短板?如何处理一些防沉迷系统无法预防和管理的未成年人?
有些防沉迷系统还是可以绕过的。
近日,上海市消保委发布《亲测!迅雷游戏、互娱、音乐元素的防沉迷系统,根本挡不住孩子!文章”。文中提到,近日一位宝妈在后台留言称,孩子从暑假开始沉迷于一款手游。文章说,现在游戏全面联网防沉迷,怎么让孩子长时间玩?
上海市消保委来到孩子的游戏账号,看了他的防沉迷注册信息(也就是实名注册)。可以看出,孩子的游戏账号是经过实名认证的,所以考虑到他可以长时间玩,应该是大人身份证注册的账号。马宝询问后才知道,真的是小孩偷了奶奶的身份证去注册账号,从而规避了防沉迷系统。
那么这是唯一一款可以通过这种方式绕过防沉迷的游戏吗?上海市消保委微信团队随机选取了市面上比较热门的几款手游:《一念逍遥》(迅雷游戏出品)、《天天爱消除》(音乐元素出品)、《三国战略版》(林夕娱乐出品)进行测试。原来,这些手游只要输入姓名+身份证号就可以通过实名认证,也就是说,只要未成年人拿到长辈的身份信息,就可以绕过防沉迷系统,玩这些游戏。
与上海市消保委的检测相同,今年6月10日,某地市民陈先生找到媒体,举报自己12岁的女儿在手机游戏上花了7万多元。陈先生夫妇双职工,母亲帮忙带孩子。他偶然发现手机上的消费短信,才知道女儿用奶奶的养老金在各种游戏里充值。因为奶奶年纪大了,不懂手机的使用,孙女要求人脸识别,她基本都配合了。
我们很难知道有多少家长被孩子骗去了身份证信息,或者帮助过人脸识别,有多少家长为了省事把手机变成了电子保姆。但从结果来看,获取家长的身份信息,要求家长露脸,甚至获取家长的支付密码,是孩子绕过防沉迷限制的主要途径。
多党合作形成长效治理
“孩子父母都出去打工了,不怎么管他,他就一直玩游戏。”“我查了消费流量,发现她用我的手机充值,我气得把她揍了一顿。”...在腾讯游戏未成年人守护营服务的热线连线平台,不时会有家长打来电话投诉孩子用自己的账号绕过监管登录游戏,不仅长时间玩游戏,还充值。
一位接线员告诉记者,有很多家长投诉孩子玩游戏和充值的电话。在很多情况下,未成年人通过申请成年人账号,欺骗成年人告诉他们“拍一张照片”,并引导他们改变表情,从而跨越人脸识别障碍,成功进入游戏。大多数情况下,父母的“缺乏陪伴”、“缺乏控制”、“容易打骂”等问题暴露无遗。
对此,受访专家均表示,家庭监护缺失是未成年人沉迷游戏的重要原因。未成年人游戏成瘾预防不能单纯依靠游戏平台。近日,广东省消委会也向家长发布消费提示,提醒家长加强教育引导,加强对未成年人游戏行为的监管,妥善保管手机和支付密码,履行监护责任。
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一直是一个被广泛关注的话题,但是单纯的防沉迷系统显然无法起到识别未成年人的作用。上海市消保委还观察到,一些头部公司已经开发了自己较新的防沉迷验证系统(如人脸识别验证),但仍处于行业探索阶段,部分平台已经启动人脸识别策略,当游戏账号中有多个地点、多个设备的频繁登录时,会触发人脸识别验证。另外,把未成年人从游戏中拉出来后,家庭用什么来填补这些空白?游戏从来不是生活的全部,但参与未成年人防沉迷的各方都可以从更多父母的成长和陪伴开始。
广州天河区软件和信息产业协会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