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湾上,太阳高照,海面无风。从遂溪草滩镇草滩码头乘快艇30分钟到达湛江汇福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养殖基地。这是广东南方电网湛江濉溪供电局草滩供电所供电人员首次为这位“海事用户”提供上门服务。
保障深海网箱养殖户安全可靠用电,只是广东电网服务海洋牧场的一个缩影。目前,为助力广东打造万亿级现代海洋牧场产业集群,挖掘“百县千镇千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新的增长极,广东电网着力服务海洋牧场经济全产业链发展,为海洋牧场产业发展提供“绿色动力”。
“量身定做”海水育苗用电方案难
在广东省阳江市阳西县沙坝镇附近海域,有67台风力发电机、一座海上升压站和一条220千伏海上电缆,是广东电网能源开发公司海上风电运维团队负责的项目。“截至今年8月底,我们已经出海33次,130多天,为风力发电保驾护航7.9亿千瓦时。”熊团队的负责人说。
海水育苗被誉为海水养殖的“芯片”,是发展海洋牧场的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阳西县拥有全国县级最大的海水育苗生产基地,走进阳西金源海洋生物研究公司(以下简称“金源海洋”)的鱼苗繁殖场,温室孵化养殖池排列整齐,蔚为壮观。公司作为阳西县海水育苗龙头企业,每年可培育鱼苗近1.8亿尾。
“海水育苗对水质、温度、技术要求高,需要通过电泵、氧泵、恒温器等设备精确控制环境条件。”该公司负责人陈超说,先进的电气化生产基地离不开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因此,南方电网广东阳江阳西供电局沙坝供电所为金源海洋“量身定制”了用电方案,以最快的速度为其打造了一台500 KVA变压器,在海水育苗的关键时期为企业注入了强劲的“绿色动力”。
养鱼最怕台风季节的电力安全。
“我们是搞海水网箱养殖的,台风季节总是提心吊胆。”湛江汇福海洋科技公司(以下简称“汇福海洋”)负责人徐向东,主要从事金鲳鱼的深海网箱养殖。2022年收获金鲳鱼近3000吨,年产值近1亿元。
“深海网箱是水产养殖挺进深海的秘密武器。与传统水产养殖相比,网箱养殖更有利于保护近海生态,但也容易受到台风等极端天气的影响。”徐向东说。“泰利”登陆前夕,徐向东发现增氧机“罢工”,台风和降雨会导致鱼类大量缺氧,需要及时开启增氧机设施。南方电网广东湛江濉溪供电局草滩供电所客户经理明路立即赶到公司,迅速找到原因并完成抢修。随后,他对公司内部电路漏电开关、速冻仓库等电气设备进行了全面“体检”,确保金鲳鱼养殖用电可靠安全。
一些海鲜产品被制成罐头并销往海外。走进鹰钱海宝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宝食品”)的生产车间,全程标准化的生产线需要充足的电力来维持。“海宝食品每天收购加工七八十吨海鱼,流水线机械每天连续运转12个小时以上。”南方电网广东茂名电白供电局水东供电局客户经理赖说,鉴于公司需要,其专用变压器容量在休渔期前增加了约3倍,保证了生产线平均用电量超过1.2万千瓦时。
船舶营运“油改电”与海洋经济绿色转型
海产品交易中心是连接陆海资源的重要平台。8月16日,粤港澳大湾区海产品交易中心正式开业,打造“线上+线下”双交易平台,珠海海洋牧场建设进入“快车道”。
“吃海鲜最重要的是‘新鲜’,所以要提供稳定的电源,最大限度地帮助渔民‘锁定’海鲜的新鲜度。”南方电网广东珠海香洲供电局南屏供电所营销服务班班长周绍良走进交易中心交易大厅和生鲜市场,重点查看交易大厅、零售生鲜市场、海鲜酒楼的电气设施和线路情况。同时,对涉渔供电线路、变压器、开关柜等设备进行专门巡视,防止外界破坏,确保海鲜回港及时冷冻的电力支持。
“岸电工程建设后,没有弥漫的黑烟,空气清新了很多。”惠州港码头首个岸电系统建成投产近半个月,船员明显感觉到码头生态环境有所改善。为助力系统建设,南方电网广东惠州大亚湾供电局成立了专门的客户服务团队,实地调研,精心制定供电方案,精简安装流程。整个接火送电的过程只用了15天。岸电站投产后,每年可实现“油改电”219万千瓦时,约减排二氧化碳10917吨。
为海上绿色电力保驾护航,广东电网一直在路上。截至目前,已有25个海上风电项目通过广东电网服务并网,累计装机容量超过790万千瓦,在阳江、汕尾、湛江等地初步显现规模效应。未来,广东电网将紧密结合广东省海上风电发展规划,推进海上风电统一规划建设和运维,助力海洋牧场“一张图”建设和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文/王瞳神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