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丽云通讯员韩启和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也是铁王曼金喜诞生100周年。近日,科技日报记者跟随中国石油公司大庆油田开放日活动,近距离观察大庆石油人如何发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高举科技创新武器,开拓外部市场。如今,四川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已成为大庆油田“走出去”的主战场。
四川盆地的页岩气被地质学家称为“难勘探、难开发”。“入蜀”之初,大庆油田井下作业分公司川渝项目部把每口井都当成“训练场”,集中力量攻克关键技术难关。
在宁209井区大排量页岩气工艺试验中,大庆石油学院提出了“段内多丛+高强度加砂”的施工方案,加砂强度提高了60%,创造了国内页岩气单井最高加砂强度纪录。
“这里的页岩形如千层酥,纹理层层,易漏易塌易喷。一些地区含硫量高,井控风险高。”大庆油田钻井工程公司川渝项目管理部50010钻井队队长孟凡宇说,“川渝地区打深井不仅施工标准和技术要求苛刻,而且自然环境恶劣、地质条件特殊,打井难度全国第一。”邀请川渝钻探专家进行技术培训后,很快形成了独特的钻探技术。去年,50010钻井队提前8天拿下了英山6井,不仅打破了该区大陆井最快纪录,而且单井时效节约了100多万元。
大庆油田试采分公司川渝项目部进驻四川五年,实现了从“跟随”到“领先”的目标,不断突破工程领域的核心技术。今年4月,他们成功攻克了大角度上斜井射孔深度控制和位移相角测量等难点,完成了国内第一口上斜无光纤射孔施工井。
大庆油田成都勘探开发研究院南充方舱实验室位于南充市顺庆区,距四川省成都市200多公里。集岩心(岩屑)验收、管理、准备、生产、扫描等功能于一体。
“四川、重庆距离大庆约3000公里,地质资料运输成本高、周期长,极大制约了实验分析测试的时效性和有效性。”大庆油田成都勘探开发研究院川渝勘探研究室主任王先东说,“我们在距离一线更近的南充建立了方舱实验室,完成了岩心岩屑现场转移、临时监管、站前观察、取样分析等工作,可以进一步提高现场岩心管理水平,缩短实验分析周期,更好地服务科研生产。”
大庆油田勘探开发成都研究院以一线方舱实验室和该院实验中心为基础,还牵头与西南石油大学等单位共同推进云实验室建设,组建创新联合体,助力川渝地区取得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