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楼主

推动“概念验证”成都这个平台助科研项目跑完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

版块:科技头条   类型:普通   作者:科技资讯   查看:54   回复:0   获赞:0   时间:2023-08-31 05:46:35

8月29日上午10: 00,成都新材料产业研究院院长刘权前往成都市武侯区月湖科技城某工业园,与园区沟通“新材料概念验证中心”的入驻事宜。

“上半年,我们已推动省内外5个新材料原创科研项目完成概念验证工作,正在推动一批新科研项目进入概念验证阶段。”29日,刘权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由成都新材料产业研究院牵头的新材料概念验证中心,正在帮助科研团队打通成果转化的“第一公里”。其中,四川大学新一代半导体材料研发项目在通过概念验证服务后,即将启动中试。

概念验证试验作为成果转化的一个环节,主要针对实验室发明等早期科研成果的技术可行性和商业可行性进行评估和论证。相比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中试,概念验证在工作流程上更为超前。

坚持科技创新,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成都非常重视成果转化。作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一环,成都缺乏概念验证平台。今年7月,随着《成都市概念验证中心及试点平台资助管理办法(试行)》的出台,地方概念验证平台建设迎来路线指引,新材料产业概念验证中心落地武侯区月湖科技城,成为首批“吃螃蟹”的早期成果转化机构。

推动“概念验证”成都这个平台助科研项目跑完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

▲成都市武侯区月湖科技城新材料产业概念验证中心的概念验证是怎样的?

论证R&D项目的技术和商业可行性。

今年4月,四川大学物理学院找到刚教授团队的刘权,提出了一个“需求”——新一代半导体材料创新项目研发进展顺利,瞄准未来产业化。研发团队正在寻找第三方协助进行概念验证,以评估项目未来的市场价值潜力,寻求更多的投资机构和政府支持。

“电子信息产业技术突飞猛进,产品更新迭代周期不断缩短。新材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方从事新一代半导体材料的研发。当时我就‘嗅’到了这项技术的可行性和商业前景,并通过新材料概念验证中心的链接,联合技术专家和新材料行业专家,对四川大学这个原创研发项目的概念进行验证,评估其技术和商业价值。”

刘权所在的成都新材料产业研究院是四川省新材料产业领域唯一的综合性产业发展智库,长期从事相关领域的产业研究和咨询。今年,成都新材料产业研究院与武侯区共建新材料概念验证中心。“团队有专业技术人员,我们针对某个细分行业领域进行概念验证工作时,也会邀请相关专业资深人士参与。”刘权说。

“与从实验室到企业车间的放大试点实验相比,概念验证的过程更多的是‘头脑风暴’,需要专业人士的不断论证。”刘权向记者解释了概念验证这个科技领域的“热词”的商业逻辑。“概念验证主要是对早期科技成果的技术性、市场化、产业化可行性进行评估和论证,促进科技成果尽快转化。”

“概念验证环节甚至不需要研究人员提供具体的结果样本。它特别注重论证原始科研创新项目的技术逻辑和业务逻辑。”刘权进一步说,比如科研人员对一种新材料技术进行研究时,在概念论证过程中,我们会邀请相关领域的技术专家,根据该领域的技术路线,论证产业技术方向。具体来说,我们会先考察科研项目的技术产业化是否可行,然后评估这个技术层面的市场价值。

如何论证新材料研究项目的商业化和产业化前景?“除了技术专家,我们还会邀请一些新材料企业的总工程师参与论证。这些人才常年在企业一线,对市场情况非常敏感,能够对项目的商业化前景给出比较准确的评价。”刘权说,正是因为有了一系列的概念验证环节,四川大学物理学院向刚教授的新一代半导体材料研发项目即将进入中试阶段。

5个项目完成了概念验证。

“跳出”成都,打造更大的“圈”和“链”

成都实施了产业圈建设。新材料产业领域有5个区(县)为协同发展区,武侯区月湖新材料科技转化中心纳入其中。考虑到区位、交通等因素,新材料概念验证中心已为四川大学岗教授团队的新一代半导体R&D项目提供概念验证,并推动项目就近落地武侯区。研究团队即将进驻武侯区开展试点。

“上半年,我们还为四川大学的透明陶瓷和无铅压电陶瓷两个R&D项目提供了概念验证服务。电子科技大学和同济大学的材料表面处理技术和氢能项目R&D团队也找到我们进行概念验证服务。”据刘权介绍,今年成都新材料概念验证中心已经为5个R&D原创项目提供了概念验证服务。

在刘权看来,作为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先一公里”,科研项目在完成概念验证后,仍然面临中试阶段,需要“跑”完“最后一公里”完成成果转化,最终实现成果变现。

“在搭建新材料概念验证中心平台时,我们会帮助研究团队寻找试点机构和场地。”刘权表示,目前已与成都市青白江区温岚智谷试点产业基地等单位建立合作关系,部分在成都市区完成概念验证的项目将放在青白江区进行试点放大。

然而,全和刘团队成员的目标并不仅限于此。成都新材料概念验证中心也将“跳出”成都,为成都都市圈、成渝双城经济圈原创科研项目提供概念验证服务。“吸引国外科研团队到成都进行概念验证,然后推广其就近中试,最终在成都实现产业化。”刘权说。

新材料产业进入高质量发展。

必须在技术研发的早期阶段引入概念验证

概念证明成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推进器”,可以加快产业化进程。在成都,一批已经通过概念验证环节的项目正在走向产业化。“在我们的平台上,颜院士的工程塑料项目正在引入战略投资,此外,我们正在测试第三代电解水制氢。”大连理工大学成都研究院综合办公室主任魏伟告诉记者。

成都新材料产业的“家底”有多厚?记者从成都市经信局新经济委员会获悉,成都新材料产业营业收入已突破1000亿元,2022年达到2207.85亿元,同比增长10.3%。成都的目标是,到2025年,新材料产业营业收入达到2800亿元以上,工业企业超过1000家。

在长城战略咨询合伙人、成渝总监徐光义看来,做好做强概念验证和中试,最终有助于提升产业规模。“通过挑出好的结果,打磨新的方向,催生新的生态,概念验证也可以在培育新领域、新赛道方面发挥有效作用,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徐光义说。

“成果转化的前提是要有好的成果,这一点往往被我们忽略了。如果说中试更多的是成果转化,那么概念验证就是成果转化。”徐广义分析,通过在技术研发前期引入概念证明,在试错成本相对较低的情况下,可以起到三个作用:

一是把懂技术、懂企业、懂产业、懂金融的各类专家组织在一起,形成一个精细的“筛子”,把产业化空间比较大的成果选出来再往下,提高成功率;二是还可以帮助创新人才打磨研发思路,可能会帮助他们节省大量原本会浪费的时间和金钱,找到更合适的创新方向;第三,有助于形成创新生态,促进各种思想和资源的交汇,帮助大家转化好的成果。

红星新闻记者叶燕问宋佳

编辑陈

 
回复列表
默认   热门   正序   倒序

回复:推动“概念验证”成都这个平台助科研项目跑完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

Powered by 7.12.10

©2015 - 2025 90Link

90link品牌推广 网站地图

您的IP:10.3.37.9,2025-08-24 09:24:45,Processed in 0.23074 second(s).

豫ICP备2023005541号

头像

用户名:

粉丝数:

签名:

资料 关注 好友 消息
免责声明
  • 1、本网站所刊载的文章,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仅供参考和借鉴。
  • 2、文章中的图片和文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 3、文章中提到的任何产品或服务,本网站不对其性能、质量、适用性、可靠性、安全性、法律合规性等方面做出任何保证或承诺,仅供读者参考,使用者自行承担风险。
  • 4、本网站不承担任何因使用本站提供的信息、服务或产品而产生的直接、间接、附带或衍生的损失或责任,使用者应自行承担一切风险。

侵权删除请致信 E-Mail:345425126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