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的阿强是四川射洪人,在去缅北之前,他曾在一家理发店工作,但为了赚大钱,他决定冒险一试。今年6月初,阿强和他的朋友阿花经人介绍到达缅甸孟波,但这是一场噩梦的开始。
在缅北的一家理发店,他们被迫签了一张10万元的欠条和一份两年的工作合同。“相当于免费给老板打工两年。要想赚钱,还得等到两年后……”阿强说,如果有人威胁他们不努力赚钱,他们就会被卖到电力诈骗公园。
▲阿强和艾奥瓦被警方解救。“赚钱是不可能的。我们每天都生活在恐慌中。”一个多月后,阿强终于联系上了他的父亲,他的父亲立即通知了射洪县公安局。
射洪市大禹派出所民警告诉红星新闻,在云南派驻民警的帮助下,两人最终于7月30日回国。
去缅北“赚大钱”
走私过去,却签下10万元的欠条。
"他们通过朋友的介绍去了缅北."大余派出所民警邓阳告诉红星新闻,阿花的一个朋友曾经在缅北打工,现在已经回国。他把在缅北“赚钱”的机会介绍给阿花,阿花又找到了阿强。他们决定一起“分手”。
▲从缅北回来的阿强,其实阿强一开始就觉得没有安全感,但阿华是他从小到大的朋友,他信任阿华。6月初,在阿花那个朋友的安排下,阿花和阿强赶到云南西双版纳,然后和蛇头取得了联系。蛇头带着他们和另外两个人上了一辆公交车,然后转向一辆摩托车,最后爬上了山。经过八个小时的长途跋涉,他们终于到达了缅甸的孟波。
阿强告诉警方,另外两人在到达缅北后被卖给了电诈园。他和阿华最后留在了一家理发店,因为他们有剪头发的技术。但理发店老板告诉他们,为了留住他们,他付给每条蛇头10万元。
在老板的压力下,他们分别签了10万元的欠条和两年的工作合同,合同里没有高薪。“相当于免费给老板打工两年。要想赚钱,还得等到两年后……”阿强告诉警察。
我去电诈园理发了。
威胁不努力,卖给诈骗公司。
民警邓阳说,幸好和阿花有手艺,是理发店“买”来的。但是理发店也有同样的业绩要求,也限制自由。一开始是没收手机和证件,渐渐的就宽松了。
老板教阿强和阿花要圆滑,尽量把200元内的消费推销出去,比如以护发烫发的名义谈2000元。
在被警方询问的过程中,阿强讲述了他在缅北的经历。他说生意不好的时候会被老板威胁:“赚不到钱就卖给公司!”
阿强介绍,老板曾安排他进入电诈园为被困人员理发。他看到公园戒备森严,周围有三四米高的围墙,上面布满了铁丝网...进出园区只有一个大门,由十几名荷枪实弹的保安把守,被困人员根本无法逃脱。
在理发的间隙,阿强从被困的人那里得知,那里的十个中国人中有九个被迫从事诈骗公司,第一个没有业绩的公司会转卖给下一个公司,转卖费也是层层加价。进公司的人都要“努力工作”,拿到的钱都是有回报的。没有呼吸的空间...待在公园里不能出门,更不能和家人联系,这和坐牢没什么区别。就算最终偿还债务实现“盈利”,也无法实现,赚再多的钱也只是个数字...
每天生活在恐惧中的阿强与爱荷华州讨论,他必须在被卖给电力诈骗公司之前找到一个逃到中国的方法。于是,两人只好一边努力工作,一边想办法离开这里。
警方成功解救
联系车辆将两人连接到边境。
7月下旬,终于通过微信与在射洪老家的父亲取得了联系,的父亲随即向射洪公安分局大禹派出所进行了汇报,并让添加了派出所吴警官和射洪赴滇工作组熊警官的微信。
▲民警与阿强微信沟通。“家属报警后,我们立即想办法展开抢救工作。”邓阳告诉红星新闻,射洪公安派警察去云南解救被困在缅北的群众。接到报警后,警方立即试图与受害者取得联系。
“我们现在该怎么办?”问吴警官。吴警官说:“别怕,按他们(云南工作组民警)说的做!你在那里呆得越久,就越危险。”对于阿强和爱荷华来说,逃脱的机会并不多。如果这次逃跑被发现,被打了,那是小事,他们很可能被卖进诈骗公司。
邓阳介绍,7月30日,警方在缅北联系了一辆车,悄悄开车到孟波接走了阿强和阿花,最后送至孟康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在边防站的帮助下,两人踏上了返程大巴。
阿强告诉警察,当汽车进入中国时,他们的心才踏实下来。“终于安全了。”
据警方介绍,两人因偷越边境被依法处以行政罚款。
邓涛红星新闻记者杨玲
据射洪警方(文中涉案人员均为化名)
编辑张莉编辑冯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