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吴宇佳
8月28日,GCL宣布控股子公司年产20GWh储能系统项目在张家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投产。这标志着GCL集团正式完成了从上游储能材料、中游储能制造到下游储能场景应用的全产业链生态闭环。
据介绍,此次投产的GCL张家港20GWh储能基地,是以先进的新型储能材料为依托,集锂电池和储能系统为一体,在储能行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智能制造基地。预计2024年产值将达到140亿元。
从技术研发角度看,该项目定位于液冷包标准化机组、储能液冷一体机、储能液冷集装箱、站式超级储能电站、建筑一体化储能砖(储能单元)、光储充一体化等高端储能产品的R&D和制造。从产品来看,项目产品具有高安全性、长寿命、高能效、模块化等特点,可应用于电源侧、电网侧和大型基地、工商业配电等多元化场景,将有效夯实GCL在电源侧、电网侧、各类负荷侧、独立储能集群建模和智能协同控制等方面的综合实力。
分析人士指出,张家港储能基地将成为GCL储能产业链的核心载体和标杆工厂,承接“电+储能+算力”一体化和材料科技优势。同时与江苏徐州、四川仁寿、广东珠海等储能技术和材料基地形成纵向一体化联动,以“大平台+大生态+大基地”的模式,推动张家港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储能产业高地。
储能作为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环节,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统计,2021年至2023年上半年,国家和地方政府发布的与储能直接相关的政策约1170项。2023年上半年中国新增运营规模为8.0GW/16.7GWh,超过去年同期的7.3GW/15.9GWh。受益于相关技术进步、投资成本降低和商业模式成熟,中国新能源储能规模已于2022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储能产业的中坚力量,未来市场规模可能达到万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