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小米集团(01810.HK)发布了2023年第二季度财报。本季度公司营收673.5亿元,同比下降4%。净利润36.66亿元,同比增长168.5%。港股今日收盘,小米股价12.38港元,涨1.48%,总市值3095亿港元。
净利润的增长是小米本季度业务的一大亮点。基于2023年“规模与利润并重”的核心经营策略,本季度小米整体毛利率为21.0%,调整后净利润达51亿元,同比增长147.0%。
光大证券的研究报告认为,在消费压力下,各大手机厂商整体将追求更多的利润保障,上游BOM(物料清单)、汇率、存货减值准备等成本下降的利空因素将有所收窄。预计全年小米手机毛利率有望超过11%,手机利润的提升将是小米全年业绩增长的主要贡献来源。
具体经营业绩方面,财报显示,小米本季度智能手机业务收入366亿元,同比下降13.4%。此外,智能手机的ASP(平均售价)从2022年第二季度的1,081.7元人民币增长2.8%,至1,112.2元人民币,主要是由于中国大陆ASP的增长。光大证券表示,全球出货量降幅收窄主要是由于公司海外去库存结束以及国内618大促的影响。
物联网和消费产品方面,小米本季度营收223亿元,同比增长12.3%;毛利率达到17.6%,同比上升3.3%。截至2023年6月30日,小米AIoT平台接入的物联网设备(不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数量达到6.545亿,同比增长24.2%。2023年6月,米家APP月活跃用户数同比增长17.1%,达到8290万。互联网服务方面,小米本季度营收74亿元,同比增长6.8%;毛利率达到74.1%,同比上升1.1%。
本季度,小米研发支出从去年同期的38亿元增长21.0%,至46亿元,主要原因是智能电动车业务和其他创新业务相关的研发支出增加。销售和推广费用从53亿美元下降16.0%至45亿美元,主要是由于包装和运输费用以及宣传和广告费用的减少。
在造车方面,小米集团合伙人、总裁陆表示,小米的造车进度非常顺利,甚至最近的一些进度远远超出预期,实际投入更大。集团以未来进入世界前五为目标,做汽车的长期布局,做全栈自研,建设自己的汽车工厂,所以现金流的投入高于披露的数字。
在2022年8月的公开演讲中,雷军明确将自动驾驶作为小米汽车的第一个突破方向,坚持算法的全栈自研。光大证券研究报告称,近期汽车智能催化出现大量利好。无论是7月26日发布的《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2023版)》中关于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目标的指导,还是小鹏与大众近期达成的长期战略合作,都有望提振市场对汽车智能化发展的信心,而小米汽车作为自主品牌汽车企业,有望迎来汽车智能化发展的新机遇。
此外,针对小米印度48亿元资金的问题,鲁表示,资金被印度政府冻结,但并未被没收。小米还在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小米在印度的经营一直是合法合规的,正在积极与当地政府部门沟通。虽然过程很漫长,但小米相信印度司法的公正性和独立性。卢魏兵表示,小米在印度市场的业务调整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未来小米的市场份额和产品结构改进将会有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