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SSD安装不分区,确实是大趋势。这有两个主要原因:
第一,SSD容量足够大,足够便宜。现在是2023年8月底,你的4TB容量的NVMe SSD已经降到900以内,2TB不到500就能搞定,而且都是PCIe 4.0x4以上7000 MB/s的读取速度标准,直接拿这么高速便宜的大容量固态盘当仓库盘,然后直接做1TB的非分区c盘挂载系统,不符合逻辑。
第二,固态硬盘和机械硬盘存储数据的原理完全不同。总之SSD不分区,基本不影响写入速度。对于一些小容量的固态硬盘,分区可能会增加读写速度的瓶颈(部分固态硬盘中数据占用百分比过半后,读写速度会明显降低)。鉴于大容量SSD的价格越来越亲民,与其选择小巧的固态甜甜分区,增加变慢的风险,不如直接用稍微小一点的固态单盘做系统盘,再用大的机械或者固态盘做仓库盘,真的更好。
“大容量单盘双分区”的合理性当然,你也可以考虑“大容量单盘双分区”——直接从一个大容量固态开始,在里面分一个c盘,剩下的作为软件安装盘或者仓库盘。这种“单盘双分区”的唯一价值在于,当系统崩溃或者意外bug无法在图形界面修复解决时,可以直接重装c盘系统,将修复的能耗降到最低。
另一种简单的修复方案是:对于安装了系统的c盘,提前做好ghost或其他功能软件的c盘备份,当系统出现问题时,直接将备份覆盖到原系统,完成快速修复。
由于这种分区方案的c盘独立于其他软件和文件存储分区,重装恢复系统不会对其他数据造成大规模影响。另一方面,如果你的系统、软件、仓库文件都装在一个分区里,你就不能对硬盘进行粗略格式化,也不能直接覆盖重装的系统。为了避免数据丢失,你得花时间把数据移动到额外的硬盘上,白白增加了工作量。
如果真的遇到这种问题,不用担心。可以临时使用奥美等分区软件“拆分”一个未分区的大封,只需在Windows图形界面中调整到新分区(如D盘),然后将重要数据复制到D盘,最后格式化或重装c盘系统,这样会省去很多工作量和可能的麻烦。
固态硬盘分区应符合需要。至于是不是“专家不分区SSD”,我觉得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比如我平时存储和同步数据的吞吐量比较大,比较喜欢折腾软件。这种使用习惯势必会增加系统稳定性的波动,出现蓝屏bug的概率也很高。在这种情况下,我不敢随便“不分区”!
与其让自己承担c盘崩溃后额外的能量输入,不如一开始就单独对c盘进行分区,对专门安装了软件的c盘和D盘进行“常规分区备份”。这样放置之后,我就可以忽略bug,直接把最新时间点的c盘或者D盘原样恢复,满足我对高效控制的需求。如果你的需求和我的相似,分区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此外,我还会使用PCIe到M2适配卡等硬件来减少日常安装和折腾的工作量。
如果你是日常电脑功能比较固定的用户,不需要安装折腾,不分区也不会对系统造成什么风险。我的一个同事早在前年就在他的主板上装了两个2TB的固态硬盘,做了raid。这位兄弟平时只用台式电脑玩游戏,根本不用考虑硬盘分区。这时候你告诉我,他是“专家”,我是“外行”。是不是很突兀?
与分区相比,多重数据备份是重点。无论是否分区,SSD都是主硬盘。我觉得比起分区,大家更应该关注“重要数据的多重备份”。系统做完就能恢复,数据丢失很难回来。希望大家多多关注。我是个很酷的作家。这篇科普短文到此为止。下次再见。
您的IP:10.2.73.106,2025-07-29 01:06:19,Processed in 0.2503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