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腾讯与中国宋庆龄基金会联合发布“AI编程第一课”公益项目,为中国零基础青少年提供一个AI与编程启蒙平台。微信搜索“腾讯AI编程第一课”,可通过官方小程序免费体验。
该项目由北京师范大学进行学术指导,并邀请世界顶尖大学的专家参与研究。《AI编程第一课》首批上线内容结合了中国航天和未来交通两大国家科技课题,以原创兴趣探讨故事。通过脚本和“边学边学”,青少年可以在一个小时的学习和实践中了解AI和编程。
为响应教育部等18部门关于新时期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的意见,在“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的添加工作,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督导司、共青团中央宣传部、全国妇联家庭与儿童工作部、中国科协科技馆联合推荐《AI编程第一课》。
《AI编程第一课》自8月20日内测以来,用户人均打开2.5次,平均体验时间超过40分钟。该项目显著提升了青少年的计算思维能力和人工智能素养。此前,北师大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对比了小规模学生在体验“第一堂AI编程课”前后的表现。测评结果显示,实践“第一节AI编程课”后,计算思维整体均值提升了83.9%。
零基础“边玩边学”,低成本实现AI及编程启示
AI和编程启蒙是提高青少年科学素养的重要方向。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的一项调查显示,近70%的家长认为AI和编程对孩子很重要,但52%的孩子没有接受过相关启蒙;超过50%的家长赞同这种启蒙应该在家里完成,但只有不到1%的家庭有条件实现。专业内容强、教学成本高、获取资源不方便是AI和编程启蒙没有大范围普及的主要原因。
鉴于上述发现,腾讯基于多年的产品经验和游戏技术能力,打造了“AI编程第一课”,能够以轻量级、低成本满足家庭场景下青少年AI和编程的启蒙需求。
依托自研虚拟仿真实验室,腾讯为“AI编程第一课”打造了高度逼真的学习场景和丰富的互动学习功能。在“净土”和“梦之城”的章节中,课程结合了动态场景渲染等游戏技术,让孩子们在更真实的环境中运用AI和编程解决实际问题;在高精度实时渲染、高仿真物理规律模拟等游戏技术的支持下,可以高仿真模拟机器人编程、施工和操作过程。
腾讯音乐娱乐集团秦天实验室为“AI编程第一课”提供“秦乐”一站式作曲编曲技术和“MUSE AI绘画”AI音乐视觉生成技术,让青少年体验AI有趣、互动的创作。此外,《AI编程第一课》主题曲《魔法人物》是腾讯、QQ音乐、秦天实验室联合打造的首首“AI原创”歌曲,实现了歌词、歌曲的全链路AI创作,QQ音乐原创AI歌词帮助生成歌词,数字虚拟人秦晓演唱。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未来教育高级创新中心执行主任俞圣泉表示:“‘AI编程第一课’的突出特点是让青少年‘玩转中学’,在兴趣的驱动下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这种参与式的学习和沉浸式的实践,对提高青少年的思维能力有显著的作用。”
由教育部指导,“AI编程第一课”向全国小学推广。
在教育部校外培训督导司的指导下,腾讯发起了“中小学人工智能与编程公益项目”,并于今年9月起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小学“AI编程第一课”。
腾讯特别推出了课程的校园版,提供教案、课件、一线老师指导的视频等教材。首批校园版课程将落地全国21所试点学校,包括北师大实验小学、北京中关村第三小学、广州体育东路小学、山西实验小学、上海民办平和学校、深圳实验学校附属小学。未来,他们还将基于腾讯SSV数字教学和腾讯未来课堂,走进江西和重庆的农村小学。
针对缺乏专业教师和计算机设备的乡村学校,腾讯联合深圳市明德实验学校(集团)、深圳市明万教育基金会,将校园版的AI启蒙课程改为无计算机教学模式,设置多个课堂任务,通过角色扮演引导学生了解人工智能基础知识。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AI编程第一课》将邀请北师大和腾讯工程师的老师进行小学教师在线培训,分享人工智能教育案例和教学经验,分享科普前沿技术。今年12月,公益项目将在全国范围内选拔100名教师参加“AI编程教师交流营”,不断提升教师的数字素养。
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将以“AI编程第一课”为基础,以沉浸式体验的方式向青少年普及人工智能知识,并推广到全国至少10个科技馆和青少年活动中心。
腾讯持续关注青少年科普教育,从知识普及、科学交流、应用实践等维度帮助青少年成长。2022年6月,腾讯联合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启动“国家青少年编程与人工智能计划”,旨在利用数字化能力,帮助普及编程,激发青少年自主创新意识。《计划》被列入中国网协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委员会重点工作之一,陆续推出了“青少年编程启蒙活动”、“编程与人工智能活动”、“AI编程第一课”等活动和内容。
您的IP:10.2.73.106,2025-07-28 10:26:42,Processed in 0.0382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