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正式实施,将进一步保障残疾人、老年人等全体社会成员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让更广泛的人群共享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实惠和便利。
如何利用数字技术为残疾人和老年人提供更温暖、更智能的无障碍生活服务?当天,中国联通给出了生动的回答。
导盲避障手带、增强型眼镜、无障碍阅读、听王卡、V关爱、V智航、无障碍坡道升降平台、无障碍地图、智慧养老、智慧社区...这一系列涵盖衣食住行的无障碍产品,是中国联通为服务贸易交易会(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信息无障碍区准备的四大展区之一。在北京首钢园区,中国联通正在为9月2日的展会做最后的调试。
长期以来,中国联通通过技术创新、无障碍环境建设、资费优惠等措施满足个性化服务需求,落地了一大批具有“科学感”和“人情味”的先进技术成果,在本次展会上可见一斑。
——听王卡:通过AI语音技术实现听障人士与健康人的正常交流,在全国31个省份形成规模化服务。产品不断升级无障碍功能,不断提高识别率和速度,陆续支持部分方言识别,并新推出了人脸翻译、无障碍视频通话等功能。
-无障碍阅读:集视觉、触觉、听觉于一体的盲文数字智能设备,覆盖学习、阅读、公共服务三大核心应用场景。盲文AI实时翻译算法是这款软件的核心技术之一,可以实时生成海量盲文数字资源。
-无障碍地图:为残疾人提供无障碍出行和生活服务,覆盖餐饮、购物、景区、酒店、休闲娱乐、医疗等场景。,实现人行道层面的无障碍导航。
——增强型眼镜:专注沟通的双目ar智能字幕眼镜,可毫秒云端实时语音转换为文字,实时翻译多国语言,支持跨国会议、商务、培训等场景。
——导盲避障手带:服务于视障人群,目前已实现通过电机振动或蜂鸣器输出超声波监测信息,在距离障碍物2米内开始工作,2米内振动间隔750ms,0.3米内振动间隔50ms,提醒人们避障。
除了上面提到的独具特色的数字智能产品,中国联通还展示了数字智能养老新服务平台——“静心关怀”。该平台融合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双千兆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将智慧社区与家庭智慧养老相结合,共同服务于智慧养老。
中国联通基于多年的政府/民生服务支持和再保险项目经验,采用“终端+系统+服务+专席”的综合服务模式,对养老护理床的服务对象、服务流程、服务质量、服务评价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管和监控,为管理部门和养老机构带来更高效的管理模式,为老年人及其家人带来安全放心的护理服务,提升养老护理服务水平。
此次服务交易会上的展示项目,是中国联通践行央企社会责任,为科技助老助残贡献智慧的实际行动的一个方面。还有更多充满温度的技术创新和服务举措,共同搭建帮助残疾人和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的桥梁。
2022年5月17日,中国联通在深入调研银龄客户需求、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对助老服务进行了系统升级,发布了“银龄专属服务计划”,涵盖便捷服务、温馨陪伴、智享生活三大方面10项服务举措。中国联通还针对特殊群体推出了“听王卡”等无障碍通信产品,让更多用户在数字化浪潮中有获得感和幸福感。
在推出一系列无障碍通信产品和服务的同时,营业厅也成为中国联通营造温馨和谐社会环境、提供无障碍服务的重要联系点。在中国联通的营业厅内,放置了“一键通”、“爱心座”等无障碍服务设施,并专门设置了绿色通道和爱心座,为特殊人群提供优先服务。仅2022年,中国联通营业厅就设立了4969个助老服务体验中心,开展助老活动5万次,服务人次超过100万,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中国联通借助中央通信企业的渠道优势,广泛开展线上活动,不断为助老、助残、科普活动注入新鲜力量,围绕手机操作、手机应用、前沿科技、全民诈骗、宽带问题、关爱老人等话题,不断打造爆款视频。长期的培养也获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可。中国联通被中国科协评为“2022年全国科普日优秀组织单位”,被北京市科协评为“2022年北京市全国科普日优秀组织单位”。
中国联通还创新推出“手语直播”活动,为听障人士提供通信知识讲解,让听障人士更直观地了解智能手机的使用技巧和中国联通APP的便捷服务。在2021年5月17日的行业首届手语直播中,中国联通邀请中国聋人协会主席杨洋来到直播间参与互动。她在直播间感谢中国联通践行央企责任和担当,呼吁听障人士勇于接电话。“这样不仅能节省宝贵的时间,还能开阔视野,获取更多更全面的信息。”观众在评论区留言分享感受,讲述有声有色的无声世界的故事。
如果心相连,爱就没有尽头。中国联通将一如既往地用心倾听,动情回应,用数字技术帮助克服信息壁垒。(撰稿:新闻宣传中心张佳乐)
您的IP:10.2.73.106,2025-07-27 09:12:18,Processed in 0.2124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