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韩瑞
大学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力资源,是科学研究的生力军。记者8月31日从科技部获悉,截至8月16日,今年科研助理岗位已吸纳高校毕业生12.5万余人,为促进就业、稳定就业提供了重要抓手。
制图:杨凯中国科研辅助管理系统已经发展了十几年。从2009年科技部、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鼓励科研项目单位吸纳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若干意见》,到《高等学校科研助理管理办法(暂行)》明确科研助理的概念,再到2022年《科技部等七部门关于发展实施科研助理的通知》进一步指明了发展方向。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科研助理制度、相关机制不断完善,规模不断扩大,岗位类型不断丰富,带动了一批优秀高校毕业生走上科研助理岗位,在科研队伍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甘肃农业大学干旱生境作物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基因挖掘实验室的研究助理朱金勇正在观察组培苗的生长情况。科技日报记者严曼斌摄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胡教授团队研究助理王天浩正在测试土壤pH值。科技日报记者马爱平摄磨刀霍霍,容光焕发。做世界屋顶实验室的“管理者”,做国际科学项目制作天线、评估碳材料应用性能的“把关人”,做一带一路沿岸气候环境变化的“观察者”……可以说,科研助理不仅为年轻人提供了一份工作,也为有志青年参与科研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望未来,随着我国科技创新的发展和更多政策红利的释放,科研辅助人员培养机制将进一步完善。期待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在科研助理岗位上度过青春,成长成才!
来源:科技日报
编辑:张琪琪
审计:朱莉
您的IP:10.2.73.106,2025-07-26 22:12:59,Processed in 0.2078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