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循环模式下,供应链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巨大的发展机遇:
●供应链作为国内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流通的主要渠道,如何适应国内快速变化的多样性和个性化需求,提高供应链的响应速度,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为客户创造价值?关键在于供应链向数字化转型,支撑国内经济周期平稳,通过提升供应链整体效率和服务水平,打通从供给端到需求端的中间环节。
●供应链是资源配置和产业链建设的重要手段。如何支持中国企业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一带一路”倡议,支持发展中国家通过技术、品牌、资金、资源等要素积极参与社会发展,同时引进必要的生产要素满足国内需求?关键在于通过数字化转型提高供应链的响应速度、鲁棒性和安全性,有效应对政治、经济和市场不确定性,抵御风险。
●供应链作为利益相关者之间的重要协同机制,如何实现两个循环的互动,实现可持续协调发展?关键是以RCEP、海南自贸区、跨境电商、保税仓库等区域贸易谈判和其他改革为基础,支持国际国内生产和市场要素配置和两个市场有机衔接,提升国内国际供应链的协调性和效率。
疫情迫使供应链进一步升级。
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暴露了我国供应链在面对突发事件时的一些问题,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受到更多关注。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的手段建立风险防范体系,增强供应链的应变能力,已经成为共识。
同时,疫情也倒逼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的调整。与此同时,网上消费、远程办公、应急供应保障等一系列新需求、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进而衍生出新的供应链体系,为供应链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创造了新的发展空间。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统计,2020年,疫情倒逼中国各行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农业、工业和服务业数字经济渗透率分别为8.9%、21.0%和40.7%,同比分别提高0.7%、1.6%和2.9%,数字经济在三个行业的渗透水平实现翻番。特别是基于互联网的供应链新技术、新服务、新模式的发展,不仅为抗击疫情提供了解决方案,也反映了未开拓市场的需求和创新方向。
●鉴于新冠肺炎疫情将持续或未来较长时间,如何克服物流与疫情扩散交织的风险,支持疫情防控,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克服疫情对物流的影响,保障社会物资供应和企业生产物流畅通?关键是要加快供应链的数字化转型,通过物联网、云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的信息技术,提高物流和供应链的可追溯性、安全性和效率。
您的IP:10.2.73.106,2025-07-27 08:44:25,Processed in 1.4485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