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投资超过12亿元保护和维修570多处文物和历史建筑。
为全力推动城中村改造取得新突破,广州市今天召开广州市城中村改造推进会暨广州安珠集团成立大会,不断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记者从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获悉,通过城中村改造,计划新建公共设施620万平方米,新建村民安置房31万套,进一步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统筹城乡发展。在城中村改造方面,将投入12亿多元,保护修缮570多处文物古迹和历史建筑,总建筑面积25万多平方米。
■新快报记者王瞳郭思杰通讯员隋健
关于城中村改造的立法正在加快。
据悉,纲领性文件《关于积极稳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决定》已经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审议通过。目前,有关部门正在加快城中村改造立法,研究制定《广州市城中村改造条例》。通过明确城中村改造应增强公共利益属性,探索司法保障的有效形式,提出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和改造后治理,将从根本上解决城中村改造中的一批瓶颈问题。
此外,《广州市旧村旧厂旧镇改造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编制工作正在进行中。《办法》公开征求意见稿贯彻生态文明理念,将树木作为城市的生命基础设施,符合广州市科学绿化的最新要求,强调“三旧”改造要加强城市绿化和树木保护,推动城乡绿化高质量发展,在不破坏地形地貌的前提下,按照规定编制树木保护专章。
此外,《办法》还强调,要始终把历史文化保护作为“三旧”改造的重中之重,促进历史文化资源的活化利用。同时可以通过“三旧”改造项目的结合,解决历史文化遗产持续保护的资金问题,强调优先保护和活化历史文化遗产。
该负责人介绍,为缓解建设用地供应不足问题,《办法》将设立土地管理专章,从土地准备、税收办理、土地置换、土地审批、土地供应等方面总结完善“三旧”改造中土地管理的经验和做法,为广州土地管理高质量推进提供保障。
《办法》还将强化政府补偿,规定市场主导型项目在征得原权利人同意后可申请转为政府主导型项目,结合政府和市场优势,提高项目推进效率,确保目前确实推进有困难的项目实施。《办法》将建立健全城中村改造“1+N+X”政策体系,进一步优化城中村改造审批流程,优化产权注销流程。
大力推进四大重点领域
据悉,广州市2023年第一批和第二批城市更新项目年度计划分别于3月29日和5月10日发布实施。通过规划管控,科学有序推进城中村改造。
目前,广州正在大力推进广州新中轴线(海珠)片区、广州火车站片区、罗冲围片区、环五山创新源片区等四个重点城区(以下简称四个重点片区)的新型转型模式试点工作。
据悉,四大重点区域启动区占地987公顷,建筑面积1469万平方米。涉及11个城中村,占地面积746公顷,建筑面积1385万平方米。除了城中村,还有8座旧厂房需要改造,占地83公顷,建筑面积52.7万平方米。
为大力推进全市重点区域城中村改造,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牵头的“城中村改造建设指挥部”(以下简称市指挥部)于5月正式成立。市指挥部由市委主要领导担任第一总指挥,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总指挥。同时,为加强市、区、镇、街道三级联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责成各相关区成立二级指挥部。
目前,广州已确定了7家市级造地主体,并在4个重点区域大力推进造地试点工作。具体包括:广州火车站地区(广州城投集团、广建集团);城市新中轴线(海珠)区域(越秀集团);罗冲围地区(珠江实业集团、机场建设投资集团);吴山周边创新源区(越秀集团、机场建设投资集团)。
据悉,各重点领域分别制定了工作方案,明确了实施方式、主要任务、时间表、路线图、任务量等。,确保工作有序进行。目前,各区正组织相关部门和单位按照工作方案推进城中村改造等低效用地。
按比例建设经济适用住房
值得一提的是,广州将城中村改造与保障房建设相结合,要求城中村改造在安置房以外的居住用地中建设一定比例的保障房;安置区改建,满足村民自住以外的剩余租赁住房,相对集中,作为保障性租赁住房长期租赁。城中村现有住宅或非住宅,在满足结构安全、符合既有建筑改造利用消防规范和标准的前提下,纳入保障性租赁房规范化管理。
此外,引导个人和集体产权的保障性租赁房委托村集体经济组织或专业化大型住房租赁机构整体运营。同时,依托新成立的广州安珠集团,将城中村改造作为筹集保障性住房的重要渠道,加大保障性住房的编制和供应力度,重点解决新市民和年轻人的住房困难。
您的IP:10.2.73.106,2025-07-28 06:38:41,Processed in 0.0292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