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楼主

小鹏汽车怎么了,小鹏说车

版块:科技头条   类型:普通   作者:科技资讯   查看:53   回复:0   获赞:0   时间:2023-09-01 14:46:41

小鹏汽车怎么了,小鹏说车

何肖鹏

之前陷入“生死关头”的Xpeng Motors终于迎来了三重幸福,不仅以月销1万辆的成绩重回俱乐部,还一方面与德国大众喜结连理,另一方面赢得了滴滴的芳心。善于逆风翻盘的何,有望带领Xpeng汽车成为造车新势力的最大赢家。

逐渐落后,渴望改变现状

虽然Xpeng Motors曾经和Ideals、蔚来一起被称为造车新势力前三,但是从目前的表现来看,Xpeng Motors确实在逐渐落后。

从各车企近期公布的7月份销量数据来看,虽然Xpeng汽车实现11008辆,今年首次实现月销量过万,但仍无法与同期的理想和蔚来销量相比。数据显示,7月理想销量为34134辆,蔚来达到20462辆,均大幅领先于肖鹏汽车。

事实上,即使与去年同期相比,Xpeng Motors仍处于下滑趋势。销售数据显示,去年7月,Xpeng Motors的零售销量为11,524辆,与今年同期相比,销量仍下降了4.4%。

如果看一下7月份新能源汽车的大规模销量,会发现Xpeng Motors的业绩甚至是倒挂的。乘联会数据显示,7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量达64.1万辆,同比增长31.9%。虽然增速放缓,但仍跑赢整体市场,Xpeng电机与行业整体增速差距明显。

当然,Xpeng Motors 7月份的销售业绩也并非没有亮点。除了年内首次贴上月销量过万的标签,其月销量也增长了27.7%,从月环比来看确实是一个进步。

Xpeng Motors 7月销量过万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小鹏G6的努力。数据显示,7月小鹏G6零售量达到3937辆,占总销量的40%左右,而主销车型小鹏P7当月销量为4908辆,同比和环比均呈下降趋势。

Xpeng汽车创始人何表示,与大众和滴滴的合作是由小鹏根据自己的战略发起和布局的。

期待双赢

赢得迪迪的心

曾被外界视为“落伍者”的Xpeng汽车,近日与网约车霸主滴滴达成战略合作。首先,小鹏通过增发股份收购滴滴的智能汽车资产,涵盖新型智能电动汽车的研发、设计和工程开发。交易代价约为58.35亿港元(相当于7.44亿美元)。未来,滴滴将成为Xpeng汽车的战略股东。其次,双方共同开发——15万级全新智能电动车品牌——MONA。小鹏负责设计制造,滴滴将整个生态赋能开放给肖鹏车辆。

小鹏擅长造车,滴滴擅长运营,二者携手形成强强联合的双赢局面。对于滴滴来说,摆脱上市造车的沉重负担,获得近60亿元资金,在小鹏拥有一辆专门为其代工定制的网约车,可谓一举两得。对于小鹏来说,不仅通过收购滴滴的智能资产巩固其在智能领域的领先地位,还可以获得滴滴的运营大数据,进一步优化其智能驾驶技术。而且已经正式进入多品牌战略阶段,获得了滴滴在线租车的巨额订单,彻底打开了销售增量的空间。

据Xpeng汽车内部人士透露,“在双方的合作与分工上,小鹏将负责推进项目的量产研发,而滴滴将从生态角度支持运营。产品投产后,双方将利用各自的优势资源和渠道促进销售。”

合作成瘾

扩大产品多样化

在滴滴入驻之前,Xpeng汽车已经与德国大众联姻。7月底,财大气粗的德国大众出资7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50亿元)收购小鹏4.99%的股份,成为仅次于何肖鹏和阿里巴巴的第三大股东。此外,他们之间达成了一项技术框架协议。从明年开始,大众将向肖鹏支付技术服务费,以小鹏的平台造车,并获得小鹏在智能驾驶舱和智能驾驶方面的技术支持。这一次,小鹏是技术出口国,大众是技术进口国。

虽然在燃油车时代是全球领先的造车巨头之一,但在新能源车时代,大众的电动化转型步伐却长期落后于中国新能源车企,不得不向肖鹏求助。在造车新势力中,小鹏最出名的就是他的“科技”标签,他的产品始终以“智能驾驶技术”为核心卖点。小鹏在智能领域的优势恰恰是大众最缺乏的。在过去的40年里,时代变了。自主品牌从技术输入者变成了技术输出者,中国小鹏成为了德国大众的“老师”。

何表示,希望通过合作,鑫鹏汽车正式进入多品牌阶段。

集中

何肖鹏善于逆风翻盘

过去一年,Xpeng Motors销量压力不断,远远落后于其他头部造车新势力。去年下半年,小鹏的月交付量跌破1万辆,一度减半至5000辆左右。尽管今年上半年月销量有所回升,但从未突破1万辆大关。同时,小鹏也因为G9(配置|询价)车型风波受到质疑。下半年,小鹏终于开始反弹。在全新G6(配置|询价)热销的带动下,7月交付11008辆,再度迈入万辆交付的新里程碑。如今,小鹏携手大众和滴滴两大行业巨头,形势一片大好。

鑫鹏汽车的创始人何,是一位连续创业者。他意志坚定,善于逆风翻盘。1999年从华南理工大学毕业后,何为了当时梦寐以求的“铁饭碗”没有去国企,而是加入了私企亚信科技。在亚信,何肖鹏给自己注入了“互联网产品人”的基因,为以后的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4年,是PC互联网的黄金时代。何肖鹏创立了UC,并努力进入萌芽状态的移动互联网。十年后,阿里巴巴以40亿美元收购UV,36岁的何实现了财务自由。

2014年,头上戴着“PPT车”帽子的新能源车依然看不到未来,就连现在如日中天的比亚迪也依然在苦苦挣扎。这一年,Xpeng汽车公司成立,何肖鹏开始自己制造汽车。面对困境,车企有的选择增程式技术,有的选择插电式车型,有的选择换电模式和各种曲线救国。但何肖鹏带领Xpeng Motors坚守纯电路线路,学习智能技术,终于迎来了今天的春天。无论最终结果如何,小鹏不仅是扑克桌上的稳定玩家,也是建设新能源汽车的逆风局中的有力玩家。

深度

造车新势力突然退出。

莫娜曾经抱着滴滴造车的奢望。这是滴滴从合作造车走向自主造车的关键一步,他们投入了大量资源。交易公告显示,滴滴2022年和2021年的净亏损分别为26.38亿元和7.63亿元。

“滴滴在早期投资了几十亿元,这款智能电动汽车的完成度非常高,”联合总裁顾帝鸿评论道。“这对肖鹏来说是一笔非常有吸引力的资产。”

2016年,滴滴成立了自动驾驶团队,并在随后几年获得了北京、上海和苏州的路测资格。2020年6月,滴滴在上海落地了自动驾驶载人示范应用项目,这是滴滴首次向公众开放自动驾驶服务。

2017年,滴滴还找到、一汽、吉利、广汽等车企,希望与车企共建网约车,最终锁定了两个合作伙伴——比亚迪和李。

据了解,滴滴当时的计划是和成本控制最强的比亚迪合作定位快车;与产品能力最强的李合作,打造定位极佳的MPV。但MPV计划最终流产,双方不欢而散。

一位业内人士总结了滴滴放弃造车的原因:一是涉及新能源汽车价格,D1产品不畅,D2进度不如预期,高层对独立造车业务不确定;第二,滴滴在回香港上市之前,需要专注于主营业务,提高网约车的市场份额;第三,生产资质问题短期内无法解决。“滴滴剥离了达芬奇这块‘不良资产’,小鹏也低价买下了相对成熟的车型,对双方来说是双赢的。”

在2021年后兴起的“最后一波造车新势力”中,滴滴已经悄然退出,只剩下小米和百度两家头部企业还在坚持。当然,可能有人会认为,是“造车资质”劝阻了滴滴造车。

据知情人士透露,滴滴创始人程维的家乡江西,此前已经为滴滴清理了资质。多次被传言提供OEM合作的郭志军,在江西赣州市也有工厂。造车大概率不是程维“弃车”的直接导火索,或许对市场竞争的悲观才是。

但眼下,“偷偷摸摸”的车还在继续。在“滴滴弃车”之前,百度为了量产车,甚至连夜更改了已经召开发布会的品牌名称。为了保证项目进度,小米在年度重量级发布会上只字未提造车。还有Roborock的创始人常静,为了拿到“准生证”,不惜玩“娃娃公司”模式,连他的创始人都不敢在第一次新品发布会上露脸。

据汽车行业新零售智库虎嗅石翔·奇切

 
回复列表
默认   热门   正序   倒序

回复:小鹏汽车怎么了,小鹏说车

Powered by 7.12.10

©2015 - 2025 90Link

90link品牌推广 网站地图

您的IP:10.2.73.106,2025-07-28 06:30:00,Processed in 0.22156 second(s).

豫ICP备2023005541号

头像

用户名:

粉丝数:

签名:

资料 关注 好友 消息
免责声明
  • 1、本网站所刊载的文章,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仅供参考和借鉴。
  • 2、文章中的图片和文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 3、文章中提到的任何产品或服务,本网站不对其性能、质量、适用性、可靠性、安全性、法律合规性等方面做出任何保证或承诺,仅供读者参考,使用者自行承担风险。
  • 4、本网站不承担任何因使用本站提供的信息、服务或产品而产生的直接、间接、附带或衍生的损失或责任,使用者应自行承担一切风险。

侵权删除请致信 E-Mail:345425126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