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由国家核应急响应技术支持中心、山东省核应急委员会办公室和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核电股份有限公司主办,以“双碳目标下推进核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为主题的2023年核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专题会议在山东烟台八角湾国际会展中心召开。会议以嘉宾发言、主旨发言、圆桌会议等形式,探讨核应急建设领域的新进展,分享新思路。
会议邀请国家原子能机构副主任、国家核事故应急办公室主任刘晶,生态环境部(国家核安全局)核设施安全监管司一级巡视员陈建平,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一级巡视员、山东省核应急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罗新军,烟台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李金涛,副总经理、党组成员沈雁峰出席会议并讲话。
刘晶在讲话中说,要注重思想认识,筑牢主体责任,以“充分准备、一丝不苟”的理念指导和约束核应急管理工作;要注重风险意识,增强预判能力,坚持关口前移,坚持“万无一失、一次成功”的底线思维开展核应急准备,增强预判能力;要注重职业化,提高打仗能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锤炼和提高队伍实战水平;要注重方式方法,注重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文化的引导、凝聚、激励和约束作用,推动新时期核应急管理高质量发展。
在主题演讲环节,于俊冲院士等专家围绕会议主题发表了主题演讲,包括核应急工作的重要性、核应急准备与响应的基本理念、核应急技术的支撑与合作、核应急技术发展新趋势、为核工业发展构建安全应急基础等。他们从不同维度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和前瞻性思考。
圆桌会议环节,主持人欧阳夏丹与国家核应急协调委员会、国家核应急响应技术支持中心以及核电领域专家进行了对话,就中国核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历史传承、创新内涵和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和交流。
据悉,核能作为唯一可以大规模替代化石能源的稳定基荷能源,是中国履行减排承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战略选择。目前,我国商用核电机组54台,总装机容量5682万千瓦,居世界第三,在建核电机组25台,容量2801万千瓦,装机容量和规模均居世界第一。早在第一座核电站的设计和建造期间,中国就建立了与世界接轨的完善的核应急体系。目前,我国的核应急体系分为三个层次:核电站、地方和国家;核电厂应急响应分为四级,即:应急备用、厂内应急、场内应急和场外应急。多年来,中国核应急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步伐加快,核应急准备和响应能力全面提升,为核事业安全有序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和维护国家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据悉,来自国际原子能机构、国家核应急办、国家核安全局、省(市、区)核应急办、地方政府、行业协会、高校、科研院所和四大核电集团的80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田)据
您的IP:10.2.73.106,2025-07-28 15:37:42,Processed in 0.3443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