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孔北京报道。
本地生活轨迹是互联网上为数不多的有新故事的区域,也是大厂们的“新战场”。
目前美团在用户心目中的绝对优势还没有扭转,但是对手对用户发起的调侃已经开始分一杯羹。
快速充电后,新玩家Tik Tok进入用户转化关键期。在他身后,有一本瞄准店铺生意的红宝书,虎视眈眈。Aauto Quicker也在大举扩张城市,试图在激烈的竞争中抢占市场份额。
好在第二季度美团实现营收680亿元,同比增长33.4%。其中,调整后的EBITDA为77亿元,创历史新高。
作为美团核心的本地业务部分,其第二季度营收达512亿元,同比增长39.2%,即时配送订单量同比增长31.6%至54亿单,门店酒旅业务交易额同比增长超120%,活跃商户数和用户数再创新高。
好的成绩确实受到了消费复苏的提振,但美团的防守和进攻也可圈可点,提供直播,直刺Tik Tok核心,同时加强即时零售的护城河。
但这也是一场消耗战。烧钱补贴对所有家庭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尤其是面对日活7亿的流量巨头,美团能否在直播上走得更远?补贴带来的流量是美团的优质资产吗?
王兴在投资人关于无人配送的问答中提到“这是一个需要耐心的行业”,美团之所以在上一轮竞争中胜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足够有耐心,足够重。接下来,美团之战值得继续观察。
切入直播腹地
面对Tik Tok的进攻,美团的防守今年开始变得活跃起来。
以前美团和Tik Tok最大的区别是,前者是“人找货”,后者是“货找人”。
凭借Tik Tok海量的视频和精准的推送逻辑,用户在刷Tik Tok日报时往往会被优惠所吸引,方便存储的优惠券也会改变后期的用餐选择,从而为商家带来收益。Tik Tok的店对店业务,依托其庞大的流量,自然发展起来。2022年,Tik Tok本地生活GMV约为770亿元,远超此前500亿元的年度目标。2023年,它的野心会被放大几倍,具有威胁性。
今年3月,美团开始试点“神点播”直播项目。根据当时的信息,美团平台上的餐饮商家可以选择1-2个单品参与活动,提供限时特价。餐品一定要符合大品牌、大折扣的特点,才能集中流量,带动增长。对于消费者来说,限量、限量的爆款餐比平时便宜很多。你可以立即下单,也可以提前备货。
消费者在非用餐时间囤积的优惠券,对商家来说是一笔新的金额,意味着美团开始进入用餐决策的上游。
后续,美团对直播的投入和关注度一路走高。据王兴介绍,美团持续迭代直播活动,完善直播功能。目前有美团平台直播、区域直播、商家直播。增加直播频率,从周播变为日播,并推出AI虚拟人直播工具,还与地方政府合作推出城市直播活动,刺激当地消费。
如今,直播入口固定在美团首屏最显眼的位置,进一步点击美团流量最高的“外卖”页面。《神抢手》的直播赫然占据了手机屏幕的三分之一,“限时抢购,即将售罄,折扣价远低于原价”的提示往往会吸引用户进一步观看。
点开直播页面后,你会发现直播涵盖了“餐饮、旅游、购药、医美、美妆、文艺演出”等生活服务的方方面面,产品价格也有优势。
美团此次进行的直播,是对以内容全面拉动需求策略的一次检验,也是对Tik Tok等内容平台对其店内业务冲击的一次反击。
Tik Tok用补贴来吸引用户,这种玩法也被证明是有效的。据21世纪经济报道,美团已经向直播间开放了多种补贴。普惠补贴包括直播间专属使用的“满20减5、满50减10、满100减20”等代金券,无门槛抽奖也在送中。
美团直播的效果很明显。在最近的一次美团外卖节直播中,18款爆品一秒售罄。其中本地直播带动海底捞新客周同比增长179%,绝味鸭脖新客周同比增长69%。7月底,重庆本土实体连锁潮百超市将“线下店”开入美团直播间。当日直播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订单核销率超过90%,创下尚超集团直播新纪录。
据媒体援引知情人士的话称,美团给用户的优惠券和代金券的费用其实是美团自己承担的,美团邀请品牌参与美团官方直播间时,不会收取坑费。
这种打法在一定程度上给美团带来了支出压力。第二季度,美团的销售和营销支出从去年同期的89.86亿元增长61.95%至145.53亿元,该成本在营收中的占比从去年同期的17.6%增长至21.4%。
而且不可忽视的一点是,美团的直播观和Tik Tok还不在一个量级上。
面对现金流更加充裕的Tik Tok,在直播上迈出第一步的美团也需要更多思考。未来还会继续烧钱吗,什么时候?
加强即时零售
直播针对的是消费者的非即时需求,对应的是门店业务,创造的是增量需求,而即时零售对应的家居业务是美团难以被外界撼动的基本盘。
第二季度,美团即时配送订单量同比增长31.6%,至54亿单。8月份外卖量甚至达到峰值日订单量7800万,仅“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就贡献了2100多万单。
“去店里吃饭,除了打开大众点评看有没有优惠券,还会看Tik Tok的优惠券会不会便宜,但是说到外卖,绝对是美团。”一位95后女性消费者告诉记者,外卖是她和同龄人开启美团的高频窗口。
这种“高频低频”的模式也是美团已经验证的制胜之道。外卖锁定的是高频消费者的用户粘性,其背后是店中店业务忠实用户的消费为美团带来的高额利润收入。
美团招股书显示,2017年,其酒店预订新增交易用户中超过80%和其他生活服务新增交易用户中约74%由餐饮外卖和店内餐饮两大核心类别的交易用户转化而来。
而且,本地生活的关键不是优惠券,而是店铺。商家在选择平台时,也会考虑美团庞大的外卖业务带来的营收,进而对平台的选择有所顾忌。
玩家们突然发现,尝到了店铺的甜头后,即时零售到家的生意才是构建本地生活完整闭环的必由之路。
然而,很少有公司敢涉足基于分销网络的家居业务。即使在Tik Tok,外卖的尝试也没有取得明显成效。
外卖赖以生存的即时配送网,是美团的深深护城河。行业观察人士曾说:将7亿消费者的需求传达给近1000万商家,然后在500多万骑手中,调度一个在半小时内送达。这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对于其他擅长内容的互联网巨头来说,要建立一个庞大的实时分发网络,并在短时间内高效调动这个系统,无疑是天方夜谭。即使时间延长,模型对他们来说也太重了。
在过去,美团也加大了对即时零售的整合,并从即时零售中获得了更多的长尾利益。
以美团闪购为例,美团加大了在低线城市招募更多中小商户的力度,同时探索迭代的新货源模式,有效补充传统线下货源。
在王兴的判断中,家居商业的闪购增长动力已经从需求驱动逐渐转向供给驱动。传统线下零售商和品牌积极拥抱正在崛起的即时零售渠道,这将有助于美团进一步实现货源多元化,并通过广告进一步盈利。
在第二季度财报中,也可以看到线下零售商对于美团平台的强烈营销意愿,美团这部分业务的广告收入大幅增长。
“未来,我相信即时零售将形成供需互利的自我强化循环,并将继续渗透到更多的品类、区域和用户群体,共同驱动业务增长。”王兴说。
值得注意的是,8月28日,美团还宣布了与顺丰同城、闪送、UU跑腿达成合作的行动,这也是即时配送头部企业的首次互联,他们将加强在即时配送领域的合作。
王兴曾经说过,“电商行业光有流量是不够的。必须有实际的商家,有完整的运营体系,有努力的意愿。”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当地的生活领域。
(作者:孔编辑:罗一凡)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及其客户发布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其媒体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请点击此处获取详细信息或授权信息。
您的IP:10.2.73.106,2025-07-29 00:14:33,Processed in 0.0289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