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金融业全面深入推进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的落实,总体运行平稳,风险可控。
8月30日,六大国有银行相继交出了2023年半年报的成绩单。在净息差收窄、市场估值偏低、营收普遍下滑的多重压力下,银行业能否步入未来的增量蓝海,注入新的增长动力成为当务之急。
以一级资本连续十一年蝉联全球1000强银行榜首的工行,用“稳中提质,好于预期”八个字诠释了工行的“稳”字领先之道。
稳定和提高资产质量。
工行半年报数据显示,工行2023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747亿元,同比增长1.1%;总资产43.67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0%以上,存贷款增幅为历史同期最高;资本总额4.5万亿元,营业收入4289亿元,继续领跑行业。
说到底,金融的核心指标是稳定和稳健,而不是短期内谁跑得快,当下估值有多高。
得益于政策利好,虽然前几日a股银行股小幅走强,但短期内仍难改变低估值的局面。经历过多次集体走强,但被“系统性低估”的银行股,如保持“强而优”的工行,其估值远不及一级资本量,明显被低估。
但由于市场情绪回暖、银行板块估值修复乐观等多重因素,银行股的底部配置机会不容小觑。资产质量优良、整体经营稳健、前景光明的工行估值回升只是时间问题。
有观点认为“在经济压力下,银行信贷资产质量面临下行压力,银行只能通过维持一定的利差水平,弥补信贷损失,维持资本充足率来支持规模扩张和金融稳定”。
只有信贷利差结论的全貌无疑是偷换概念,信贷资产质量和金融稳定不能一概而论。
以工行为例,财报显示,截至6月末,工行不良贷款率为1.36%,较年初下降2bp;逾期率1.18%,较年初下降4bp;不良贷款和逾期贷款剪刀差比年初减少89亿元,连续13个季度为负。
全行公司贷款中,交通、能源等重点行业整体不良率继续保持在1%以内;制造业、批发零售业等前期承压的行业资产质量也进一步改善,不良率较去年末分别下降71 BP和149 BP。个人人人贷整体不良率为0.66%。
固本强基的发展势头日益强劲。
能否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能否精准赋能银行的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是银行业必须思考的问题。
在经济转型和金融服务发展的新赛道上,通过五维布局推动数字化转型的工行,正在聚焦高质量发展之路,通过科技赋能提质增效。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到抢占发展战略先机,从探索引领到成绩斐然,工行探索出了一条银行科技赋能升级之路,高质量发展势头不断增强。
从数字工行来看,2023年半年报显示,工行数字化动能进一步增强,数字化工行建设深入推进,聚焦客户服务、赋能员工,多项数字化创新相继落地。上半年数字业务占比99%,个人手机银行客户达到5.36亿,移动端月活跃超过2亿,继续领跑行业。
从客户的角度来看,“带给客户更好体验”的“GBC+”客户生态系统,以技术为驱动重塑业务流程,升级客户服务,在G端、B端、C端同时发力,抓住政企数字化转型发展的机遇,三端融合联动先行先试布局金融生态建设,已经凸显。
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个人客户、公司客户、普惠性小微企业贷款客户和私人银行客户分别新增900多万户、74万户、25万户和3.6万户。在客户群持续优化的带动下,人民币存款余额突破30万亿元,新增3万亿元,个人金融资产(AUM)余额突破20万亿元。
从服务水平来看,得益于数字化的推进,实现了业务流程的优化、改进甚至再造,实现了自动化处理。更容易解决服务过程中的断点、堵点、难点等体验问题。此外,持续的“春季融资行动”使工行的高水平服务在对外开放中卓有成效。财报显示,上半年工行共发行表外融资超6500亿元,跨境金融服务水平与日俱增。
点石成金是国有银行的责任和使命
“双碳”目标将绿色发展之路提升到了新的高度,成为未来几十年金融业发展的主要关键之一。绿色金融作为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力量,将逐渐成为未来发展的新引擎。
截至6月末,工行绿色贷款余额超过5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万多亿元,总量和增量均领先同业。与此同时,绿色债券的发行、承销和投资规模继续保持领先。上半年国内承销绿色债券405亿元。
重任在肩,工行一方面积极发挥国有银行的责任和使命,将“双碳”目标的实现作为重点。勇往直前,一方面深化绿色金融发展,向“稳”的方向开辟增长新动能。
随着顶层战略设计和细则的不断推进,工行已经成为绿色金融发展领域的引领者。
立足绿色金融长效发展机制,继续完善差异化政策体系,在绿色金融投融资方面保持领先,不断丰富绿色产品服务体系,完善绿色金融风险控制体系,深入推进低碳经营。
在服务创新方面,工行实现了多个“第一”和“第一批”。例如,它在中国发行了第一只商业银行碳中和绿色金融债券。全国银行间市场首只绿色汽车分期资产支持证券。在大型银行中率先将气候风险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绿色金融品牌“工银绿色银行+”倡导“和谐、融洽、友善”的理念,充分发挥工行在绿色金融领域的核心优势,为绿色发展注入金融活力。在绿色征程上,工行一直在努力落实,持续发力。
跳出传统金融思维,打破金融服务壁垒。在科技引领下,肩负起做国有大银行的使命,坚持科技赋能“金融为民”的核心价值,发挥前沿科技在科技创新中的引领作用。脚踏实地,全力以赴,服务人民,工行未来的增量蓝海和高质量发展可想而知。
您的IP:10.2.73.106,2025-07-29 00:16:58,Processed in 0.5753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