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楼主

向征收部门申请信息公开,申请信息公开的成功案例

版块:科技头条   类型:普通   作者:科技资讯   查看:52   回复:0   获赞:0   时间:2023-09-01 15:03:50

开出天价信息处理费,本质上是一些基层部门滥用自由裁量权,以实质性违法行为对人民群众依法维权进行“法律伤害”。

近日,网友曝出“拆迁户向福建莆田涵江区政府申请各户搬迁补偿,却被回复需缴纳12万余元信息公开费”。8月30日下午,媒体记者联系到当事人陈女士。她以为自己申请信息公开受阻,复印电子版材料要花12万多元。现在她打算交钱,但是没有办法。“相关部门告诉我,交钱的汇款账户要重新办理信息公开手续。”记者从邗江区政府办公室了解到,收费是根据国家法律法规收取的。如果当事人认为过高,可以去镇政府检查或者提起行政复议。

向征收部门申请信息公开,申请信息公开的成功案例

↑陈女士祖屋被拆。据大风新闻报道,太阳底下无新事。之前也发生过拆迁户被收取天价信息公开费和申请信息公开的处理费。例如,2020年3月,山东济南市历城区宝山街道居民李守国向所在街道提交了信息公开申请。几经周折,他于2021年10月23日收到了街道下发的收费通知书。告知书显示,街道已经对他申请公开的材料进行了处理,但他需要缴纳15.47万元的“信息处理费”才能拿到,否则视为放弃。

新鲜的是天价的信息披露费,也就是说就算你想交也没办法交——陈女士决定交钱的时候,通知里并没有写明银行账号。“我向他们要了银行账号,他们让我重新办理信息披露手续……”

从这两项收费来看,价格高得惊人,接收方给出的说辞看似合理合法。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根据《信息公开条例》第四十二条规定,行政机关应当依申请无偿提供政府信息。但是,申请人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数量和频率明显超过合理范围的,行政机关可以收取信息处理费。费用收取的计算方法依据《政府信息公开信息处理费管理办法》。按卷收费标准为:30页以下,不收费;31-100页(含100页),10元/页;101-200页(含200页),20元/页;超过201页的部分,40元/页。

以此计算,只要页数足够,无论是收费15万还是12万,都还是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所以开出天价收费单的工作人员特别有底气:你要走法律程序,那就依法办事。

此举确实容易吓到一些依法维权者。那么,法律真的偏向执政党吗?不是这样的。该报告称,陈女士已对五起强拆进行了诉讼和行政复议,其中两起强拆已被政府认定为违法,另外三起仍在诉讼中。可以说陈女士已经连胜两场,法律不偏不倚。这也是支持陈女士赔偿12万余元并申请信息公开的依据。

相关法律之所以规定收取信息处理费,并不是为了给维权者构筑难以逾越的高门槛,而是为了防止权利被滥用,从而造成不必要的行政浪费。

根据有关规定,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在职责范围内确定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具体内容,重点公开以下政府信息:土地征收或者征用、房屋拆迁及其补偿、补助费用的发放和使用等。因此,拆迁范围内的补偿安置协议、房屋调查等相关调查材料应由拆迁单位自愿公示,不涉及个人隐私或商业秘密。拆迁户申请公开相关信息不属于“明显超出合理范围”的情形,不应收费;而且信息披露的方式要选择最合适的。信息时代,纸质复印不再是唯一的方式,通过电子文件复印、网上查询都可以。

可见,滥用权利、浪费行政资源的并不是要求信息公开的拆迁户,而是相关部门打着法律法规的旗号为群众维护合法权益设置障碍。

开出天价信息处理费,本质上是一些基层部门滥用自由裁量权,以实质性的违法行为对人民群众依法维权进行“法律伤害”。因此,对于类似的收费要求,不仅依法维权者要像《秋菊物语》一样坚持打官司到底,上级机关和司法机关也要及时介入和制止,维护法律法规的尊严。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徐启阳

编辑王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回复列表
默认   热门   正序   倒序

回复:向征收部门申请信息公开,申请信息公开的成功案例

Powered by 7.12.10

©2015 - 2025 90Link

90link品牌推广 网站地图

您的IP:10.2.73.106,2025-07-29 00:13:01,Processed in 0.23664 second(s).

豫ICP备2023005541号

头像

用户名:

粉丝数:

签名:

资料 关注 好友 消息
免责声明
  • 1、本网站所刊载的文章,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仅供参考和借鉴。
  • 2、文章中的图片和文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 3、文章中提到的任何产品或服务,本网站不对其性能、质量、适用性、可靠性、安全性、法律合规性等方面做出任何保证或承诺,仅供读者参考,使用者自行承担风险。
  • 4、本网站不承担任何因使用本站提供的信息、服务或产品而产生的直接、间接、附带或衍生的损失或责任,使用者应自行承担一切风险。

侵权删除请致信 E-Mail:345425126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