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26日上午,上海市科技奖大会召开。2022年,上海市科技奖授予316项(人),打破纪录——第一次获得技术发明奖2项,科技进步奖1项,科学普及奖1项。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院长赵东元教授获得上海科技英雄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红领导的团队获得上海科技推广奖特别奖。
(资料图)
此外,共有10人获得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56项成果获得自然科学奖,47项成果获得技术发明奖,182项成果获得科技进步奖,18项成果获得科技推广奖,日本专家和田章、以色列专家伊塔玛尔·威尔纳获得国际科技合作奖。
其中,自然科学奖获奖项目比2020年增加11项,达到56项;技术发明奖获奖项目比2020年增加14项,达到47项。
2022年上海科技奖还具有多个特点:中青年人才成为骨干,发挥科技创新的主导作用;增加重点产业创新小组,重视和鼓励企业创新成果;面对国家战略需求,鼓励基本原创新;突出“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人民生活健康”,继续加强科技奖励的指导作用。
31岁的中青年人才成为中坚力量,31岁的获奖者是最年轻项目的第一个完成人
根据上海科技奖励中心的数据,2022年上海科技奖项目共完成2737人。其中,30-40岁的年轻人最多,共1154人,占42%;45岁以下有1863名中青年,占68%;50岁以下有2220人,占81%。中青年科技人才已成为科技创新的中流砥柱。
从获奖项目第一完成人来看,2022年获奖项目第一完成人最多40-50岁,共114人,占38%。作为获奖项目第一完成人,35岁以下有8人,其中一等奖1人,二等奖2人,三等奖5人。来自复旦大学先进材料实验室的彭瑞获得了自然科学一等奖,获奖时年仅34岁(2022年)。国网上海电力公司冯楠年仅31岁,作为项目第一完成人,获科技进步三等奖。
高校和科研机构是高水平科技创新的主要领导者。高校率先获奖158项,占所有获奖项目的52%。在高校领导的获奖项目中,有3项特等奖,占特等奖的75%;一等奖64项,占一等奖65%。科研院所牵头获奖49项,占所有获奖项目的19%。
突出了企业创新主体的作用,增加了重点产业创新组
在2022年上海市科技奖获奖项目中,作为龙头单位或合作单位获奖的企业有182项,占所有获奖项目的60%。作为龙头单位,企业获奖88项,占29%。这说明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明显增强。
此外,针对生物医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三大领先产业,2022年上海科技奖评审小组成立了重点产业创新小组,对上述领域的优秀科技成果进行分组、提名和评价,鼓励企业科技创新。三大领先产业共获奖30个项目,其中生物医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领域获奖11个。
(原标题:解读上海科技奖全名单:四个特等奖首次评选,中青年成为中坚力量)
新闻附件:
2022年上海市科技奖获奖名单
您的IP:3.148.227.92,2025-05-11 12:45:47,Processed in 0.0309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