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不仅是实现中国产业基础先进化和产业链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也是中国“十四五”和中长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中共第二十届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还指出,加快数字经济的发展,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2022年,中国数字经济首次超过50万亿元,达到50.2万亿元。数字经济占GDP的比例相当于第二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例,达到41.5%。由此可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历史趋势和趋势。当下,以5G、以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越来越与制造业紧密结合,成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5月17日,中国联通大数据首席科学家范济安在2023年世界电信与信息社会日会议上发表演讲,“加快数字与真实整合,数字经济帮助中国现代化发展”。他说,5G 工业互联网是目前创新最密集、增长最活跃的领域。两者的融合催生了前所未有的新技术、新业务、新业态、新模式,可以成为引领高质量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中国联通希望与用户和企业合作,为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转型数字科技龙头企业,赋能数字经济大发展
中国联通勇担任新时代中央企业的新使命,全面升级公司的新战略规划体系,加快从传统运营商向数字技术龙头企业的转型。
中国联通深入实施“1” 9 3”战略规划,建立了“强基础、诚信创新、融合开放”战略,坚持“数字信息基础设施运营服务国家队、网络力量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数字技术融合创新先锋”定位,重点关注“大连接、大计算、大数据、大应用、大安全”五大主要责任,明确了中国联通科技创新的目标和战略使命。
中国联通建立了5G、以宽带、计算能力、政企四大精品网络为核心,集高速泛在、云网融合、绿色低碳、安全可控于一体的智能综合数字信息基础设施。
其中,5G精品网络可以提供高速普遍的移动链接服务。5G共建共享基站128万站,900mHz基站20万站,整体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宽带精品网络可实现智能家庭的高速泛接入,千兆光网络城市基本实现全覆盖,数字农村覆盖25万多个。在宽带速度测量方面,北方全面领先 南方定点超越。
政府和企业精品网络可以充分发挥联通智能网络的创新优势,覆盖300多个城市和数十万购物中心。超大带宽,专用通道直达100G带宽;超低延迟,城市延迟圈小于1ms。
计算能力精品网络可以提高计算网络集成服务的能力。中国联通计算能力精品网络建立了“东西计算”网络的整体架构方案,不仅拥有丰富的访问资源,还增加了161个云池和158个数据中心,增加了骨干云池的计算能力规模,达到了170万核vCPU。
中国联通在推出四大精品网络的同时,不断锻造云、大、物、智、链、安等核心能力,整合构建“云网数字服务”安全体系,实现连接、感知、计算、数字智能云聚合,特别是中国联通云平台、网格物联网平台、资质政府物联网平台、墨水攻击四物联网平台,实现感知、计算、数字智能和安全能力云聚合,从而演变出1个可以支撑数字经济各种应用场景的场景 5 N的新平台布局。
中国联通在网络、技术、人才、平台等数字化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范济安介绍,连续16年在数字政府领域为中央骨干网络和31省政府网络提供优质服务,建设了48个部委的政府网络。在数字经济方面,5G 工业互联网已成为中国联通5G应用的关键领域,服务于3000多个行业专用网络客户,建设5G工厂1600多家,应用项目9000多个,覆盖安徽马鞍山马钢智能材料场、芜湖美的智能工厂等32个行业。在数字抗疫、数字教育、数字农村等数字社会领域,创造了许多典型案例,增强了人们的收益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推广“5G 柔性生产模式,推动数实融合深入实际
在技术创新快速发展的时代,以5G为代表的信息通信技术将率先应用于工业互联网、交通、能源、制造、教育、医疗、消费、休闲娱乐等行业,催生各行各业的数字化发展,促进传统商业模式的演变,实现数字与真实一体化的重大变化。
5G商业已经四年了,5G在工业领域的推广和实践已经从一开始就进入了增长期,但“5G” 范济安认为,工业互联网在规模复制方面存在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工业互联网尚未成为企业的内生需求,其主要重点仍在生产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领域。
二是政府和服务提供商推动工业互联网的主要动力。由于缺乏行业知识,无法在业务层面提出创新建议,引导客户需求。
第三,在过去的四年里,5G商业电信运营商投身于该局,创造了许多应用案例,成为工业互联网的主要力量。但大多数都是点本地定制应用程序,而且 “知其然,不知其原因”,导致业务产品化能力不足。
四是5G专网+定制应用仅限于少数大型企业,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只能享受“云平台”的公共服务,难以满足个性化需求。
特别是在制造业和工业领域,大多数制造商都是典型的制造企业,面临着就业困难、成本增长等问题,需要满足日益增长的客户快速定制和交付要求。
大多数企业的生产具有小批量、多品种的特点:大多数企业根据订单组织生产,客户需求与生产计划密切相关,订单预测和原材料市场波动,无法控制,临时订单现象;电子信息、汽车制造、家电制造、纺织服装等典型行业采购周期长,原材料种类多,库存管理和快速交付难以平衡。
范济安介绍,中国联通5G 工业互联网项目已达9000多个,成为工业互联网的主力军。中国联通与施耐德电气的合作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施耐德电气是世界著名的工业自动化和电气设备制造领先企业。中国有26个生产基地,其业务特点是小批量、多品种。
但在按订单组织生产的过程中,如无锡工厂,已建成50多条不同的产品生产线,但负荷极不平衡,无法共享。随着业务的快速发展,生产能力与快速交付、新业务与车间面积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原生产组织模式遇到了瓶颈。
中国联通和施耐德创新地提出并发展了“5G” “柔性生产模式”依托5G网络的大带宽和低延迟通信性能,实现各生产单元的移动和自由组织柔性生产线,使同类产品的零变换和跨类产品的变换时间在10分钟内。生产线利用率提高80%,占地面积节约50%,产能提高12%。目前已成功复制到上海和北京工厂。
在数字浪潮下,机遇与挑战并存
中国联通大数据首席科学家范济安认为,数字中国战略的推进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数字中国战略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引擎。在新产业引擎方面,传统生产模式、产业组织模式和商业模式的数字化驱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的经济发展;在新的政府治理方面,扩大直接民主参与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的渠道,实现科学、准确的决策;在新的文化活力方面,使文化创作、生产、传播和服务,提高文化发展的包容性和便利性,满足精神文化需求;在新的民生服务方面,数字化打破区域障碍和时空限制,增强公共服务供应的平衡,使数亿人有更多的共享发展成果;在新的生态环境中,数字化推动智能生态环境治理的发展,帮助改善生态环境,实现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第二,数字中国战略是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中国数字经济规模持续增长,增速明显高于同期GDP。根据《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3年)》,2022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首次突破50万亿元,达到50.2万亿元,同比增长10.3%,连续11年明显高于同期GDP。数字经济占GDP的比例相当于第二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例,达到41.5%。2025年,预计数字经济占GDP的50.4%,数字经济规模超过60万亿元,将成为经济增量的主要贡献和股票的一半。
第三,数字中国战略是融入新一轮全球化的重要体现。构建开放双赢的数字领域国际合作模式,规划国际合作,建立多层次协作、多平台支持、多主体参与的国际交流合作体系;构建高质量的“数字丝绸之路”;积极发展“丝路电商”等。扩大国际合作空间,积极参与多边框架下的数字领域合作平台,如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金砖国家和上海合作组织。搭建开放合作新平台,在数字领域搭建高质量的开放合作新平台。参与国际规则建设,积极参与数据跨境流动等相关国际规则建设。
虽然数字中国战略给中国的发展带来了许多发展机遇,但确实存在一些挑战。范济安认为,数字技术的加速发展和数字转型的不均衡以及数据安全问题是目前的三大挑战。
在数字技术的发展方面,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和机器人为代表的新技术推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深化,使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对当前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掀起了现代行业的革命浪潮。ChatGPT对传统产业的挑战也引发了对社会变革的思考。
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各行业数字化转型参差不齐。一方面,中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呈现出“三二一”产业逆向渗透的趋势,一二产业明显滞后。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第三、二、一产业数字经济渗透率分别为44.7%、24.0%和10.5%分别同比增长1.6、1.2和0.4个百分点进一步缩小了第二产业渗透率与第三产业渗透率之间的差距,形成了服务业和工业数字化共同驱动的发展模式。另一方面,不同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水平差异较大,龙头企业与一般企业的数字化差距进一步扩大。领先企业与其他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得分差距已达38分。
在数据安全方面,非法收集情报信息的案例并不少见。2021年7月,滴滴旅游APP严重非法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被网络信息办公室通知下架;特斯拉收集沿途视频、音频等信息,可能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2022年6月,美国国家安全局使用分布在17个国家的跳板机和代理服务机,向西工大师生发送钓鱼邮件,入侵其内部系统,渗透和控制中国的电信设施。
未来,中国联通将勇于承担服务国家数字经济发展的时代使命,通过增强云网建基、数智驱动、场景创新能力。
您的IP:52.15.123.168,2025-05-10 23:53:42,Processed in 0.2277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