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楼主

高考古诗文默写

版块:生活百科   类型:普通   作者:生活百科   查看:575   回复:0   获赞:0   时间:2023-12-27 15:32:57

古诗文默写是高考语文考试中的重点之一,它要求考生对古代文学作品进行熟练的记忆和默写。本文将根据高考古诗文默写的要点,详细讲解相关的知识点,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古诗文默写的意义

古诗文默写在高考语文考试中占据了一定的比重,并非仅仅是考验考生的记忆力,更重要的是考验考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通过对古诗文的默写,考生可以加深对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提高对语言的敏感度,培养良好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古诗文默写的方法

1. **熟读原文**。

要想做到默写古诗文,首先要熟读原文。通过反复阅读和理解,把古诗文的内容、用词和语境牢牢记在脑海中。

2. **重点记忆**。

在默写之前,要先确定古诗文中的重点内容,包括核心词汇、句子和段落。通过重点记忆和刻意练习,可以提高默写的准确性。

3. **复写练习**。

复写是默写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反复地将古诗文原文复写几遍,可以帮助考生加深对古诗文的理解,同时也可以提高记忆力和书写准确性。

4. **考点提炼**。

在复习过程中,要着重对考点进行提炼和总结。了解高考常考的古诗文作品,并整理出易错的句子和词语,以便在默写中重点把握。

三、高考古诗文默写常考的作品

在高考中,经常会出现以下古诗文作品的默写题:

1. **《离骚》**:这是屈原的代表作之一,以抒发作者离乡别井的愤慨之情,对社会现实进行了批判。

2. **《登鹳雀楼》**:此篇为唐代文学家王之涣所作,以描写自然景观来表达作者对壮丽的自然景观的赞叹之情。

3.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杜甫的一首送别作品,以抒发离别之情和对友人的牵挂之情。

4. **《春思》**:杜牧的一首抒发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的作品。

1. 《离骚》中的重点句子

在《离骚》中,有许多重要的句子需要记忆和默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句子如下:

**"屈原自怨伤,谁言寸草心"**,这句话表达了屈原内心的痛苦和自怨自艾之情。

**"人之初,性本善"**,这句话表达了人类本性善良的观点。

**"黄河泛决,山以陵"**,这句话形象地描绘了黄河泛滥的景象。

2. 《登鹳雀楼》中的重点句子

在《登鹳雀楼》中,有几个重要的句子需要记忆和默写。最值得关注的句子如下: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句话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壮丽和辽阔。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句话表达了对追求进步和超越现状的渴望。

3.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重点句子

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有几个重要的句子需要记忆和默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句子如下: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这句话表达了对友人的送别和祝福之情。

**"绮回华筵久不暇,游冶归来求白牡"**,这句话描绘了少府离别的场景和对美景的向往。

4. 《春思》中的重点句子

在《春思》中,有几个重要的句子需要记忆和默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句子如下: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这句话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和初春的气息。

**"物情已倦追,草木欲离离"**,这句话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和对物物凋零的感慨。

通过对以上古诗文的重点句子的默写和反复练习,相信考生可以更好地备考,并在高考语文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四、结语

古诗文默写是高考语文考试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要想在默写中取得好成绩,考生需要进行认真的复习和练习。通过熟读原文、重点记忆、复写练习和考点提炼,考生可以提高古诗文默写的准确性和理解能力。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对考生备考古诗文默写有所帮助,祝愿每位考生都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回复列表
默认   热门   正序   倒序

回复:高考古诗文默写

Powered by 7.12.10

©2015 - 2025 90Link

90link品牌推广 网站地图

您的IP:10.3.37.9,2025-08-23 12:30:34,Processed in 0.02898 second(s).

豫ICP备2023005541号

头像

用户名:

粉丝数:

签名:

资料 关注 好友 消息
免责声明
  • 1、本网站所刊载的文章,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仅供参考和借鉴。
  • 2、文章中的图片和文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 3、文章中提到的任何产品或服务,本网站不对其性能、质量、适用性、可靠性、安全性、法律合规性等方面做出任何保证或承诺,仅供读者参考,使用者自行承担风险。
  • 4、本网站不承担任何因使用本站提供的信息、服务或产品而产生的直接、间接、附带或衍生的损失或责任,使用者应自行承担一切风险。

侵权删除请致信 E-Mail:345425126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