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楼主

飞腾成功研制新一代8系列高性能处理器核心

版块:科技头条   类型:普通   作者:科技资讯   查看:41   回复:0   获赞:0   时间:2023-05-29 18:59:39

通信世界网新闻(CWW)在信息时代,技术制高点和产业基础是以处理器和数据为代表的计算能力。目前,计算能力已成为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建设数字中国的关键基础。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建设国内独立可控、安全可靠的计算能力基础设施和基于国内独立可控的计算能力应用生态势在必行,国内CPU实现独立可控是首要任务。


作为国内信息系统底部核心计算能力的提供者,飞行探索国内CPU独立可控道路20多年,培育完整的谱系、高性能、生态完善、高独立产品矩阵的特点,构建国内最大的信息产业生态,为关键产业创新和数字转型一体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走得远!飞腾的CPU星星之火已成为燎原之势


芯片是所有智能发展的基石,是数字经济不可或缺的核心轨道。作为芯片皇冠上的“明珠”,CPU控制着信息领域的安全命脉。然而,长期以来,全球CPU市场的主导作用一直很突出,Intel和AMD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中国的CPU高度依赖进口。


在此背景下,20世纪90年代末,一批来自科研机构的新力量肩负着国内CPU研发的重任,为中国核心的发展点燃了“星火”。“国家品牌”的飞行是代表团队之一。但是“星星之火”为什么要燎原呢?只有将国产CPU产品从实验室带入市场,进入日常生活。因此,飞腾公司成立于2014年,迈出了国内CPU企业市场化转型的关键一步。经过九年的不懈努力,飞腾已成为中国领先的独立核心芯片提供商,为国内CPU的发展创造了新的局面。


飞腾公司副总裁王瑞斌表示,飞腾主要致力于国内一系列高性能、低功耗通用计算微处理器设计研发和产业化推广,同时与国内多家软硬件生态制造商合作,基于国际主流技术标准,中国独立控制国内信息系统整体解决方案,支持国家信息安全和重要产业安全。


目前,飞腾已经形成了从云到端谱系完整的处理器产品,包括高性能服务器CPU(飞腾云S系列)、高效桌面CPU(飞腾腾锐D系列)、高端嵌入式CPU(飞腾腾龙E系列)和飞腾套件四大系列,涵盖多种类型的终端、服务器和工业控制嵌入式产品,基于飞腾CPU的产品已在国内政府办公、金融、电信、电力、能源、轨道交通、教育、医疗等行业的信息系统领域得到批量应用。与此同时,飞腾与5000家生态合作伙伴合作,创建了3200多个硬件解决方案,适应了近3万个软件,兼容了200万个移动应用程序,构建了中国最大的信息产业生态,有效地支持了中国独立信息系统的发展。


“面对各种应用场景,飞腾从端到云构建了1000多个独立可信的行业联合解决方案,芯片交付超过600万件,占据了国内CPU市场的一半。王瑞斌表示,飞腾在全国政府信贷创新中标300多万件,市场份额超过50%,有效支持了全国信贷创新项目的推广,并逐步延伸到电子政务和智慧政府领域。在电信行业,配备飞行CPU的服务器已广泛部署在三大运营商的云资源池中,并服务于大量的本地化项目。


双向布局!帮助信息产业腾飞


飞腾20年来扎根国产CPU研发,坚定走在探索国产CPU发展的无人区。“应时而生,乘势而上,聚力而强”,技术创新与生态建设并重,飞腾走出符合国产CPU发展的康庄大道。


经过20多年的研发积累,飞腾在高端芯片设计和验证方面取得了重大创新,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如高性能CPU系统结构、超大规模Cache一致性协议、先进工艺物理设计和协同优化、处理器内生安全结构等。目前,飞腾已成功开发出新一代8系列高性能处理器的核心,继续赶上国际先进水平,在芯片设计和系统解决方案层面形成了安全可靠的国内计算系统。


在自主核心技术的加持下,飞腾在成立当年完成了首款兼容ARM指令集的CPU—FT-在1500A的开发中,各项产品指标被认定为“国际先进、国内领先”。该产品被业界认为是“打破国外高性能通用CPU领域的技术垄断”,获得2019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是国内CPU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2019年,飞腾推出国际ARM系统首款64核通用CPU—FT-2000 /64处理器填补了国内高端通用CPU领域的空白。2022年,飞腾推出了新一代嵌入式CPU芯片飞腾龙E2000,采用“柔性结构”大小核设计、网络设备等行业领域和场景的多样化需求。


王瑞斌表示,从两年开发一代产品到一年开发2-3款新产品,飞腾的创新速度不断提升,行业授权效果越来越突出。目前,飞腾已经在不同的应用领域独立开发了10多个大规模生产芯片,许多产品创下了国内CPU的销售记录。


以飞腾为基础,带动生态,利用生态壮大飞腾。在不断提高CPU性能的同时,通过软硬件适应与兼容认证、协同技术优化、授权培训、产教融合等措施,不断扩大行业创新,深化产品应用,不断扩大生态“朋友圈”,不断拓展生态边界,与高端制造、数据与软件、技术标准等生态产业链建设基于全球和国家优势资源配置的产业供应链和服务链,赋能数字中国建设。据了解,飞腾已经推出了“共飞腾”生态支持计划,将在5年内支持各生态伙伴的产品研发和营销。


三线发力!飞腾绘制5G“芯”蓝图


目前,中国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5G网络,5G移动手机用户超过5.75亿。随着5G建设的进一步深化,5G集成应用对数千个行业的授权效果更加突出。不同行业和社会发展的趋势也推动了5G向更开放、更安全、更智能的方向发展。


作为国内5G产业链的重要芯片供应商,在5G产品开发过程中,推出了国内5G云站、5G核心网络、边缘计算三系列产品,与集成商、软件、机器制造商等5G生态合作伙伴适应和优化,提供了一系列系统优化方案,帮助5G产业应用加快发展。


在5G云站方面,飞腾参与了一些行业标准的制定,可以提供CPU、配合京信等龙头厂商开发基于飞腾CPU的商用5G基站设备,如指令优化、网络加速等一系列基础硬软件技术支持。同时,它还提供了各种结构的成熟解决方案,包括低成本、物理开放授权、部分物理下沉和全下沉、跨平台迁移到飞行平台等场景,帮助合作伙伴快速建立飞行5G云站。


在5G核心网络方面,NFV网络云可以部署在飞腾平台的基础上,适应开源或国内操作系统,支持主流厂商云平台;软件层面可以实现控制面与用户面的分离,控制面支持标准的微服务架构;还可以构建轻量化5GC,支持虚拟机、容器、裸机等多种部署方式,支持10Gbps/20Gbps/50Gbps等规格。


在边缘计算方面,飞腾和行业主流云平台已完成适应用,为各种边缘计算场景和环境提供高计算能力、高吞吐量、低功耗的MEC系统,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和部署的灵活性。


目前,飞腾5G产品已部署在工业、教育等行业的5G专网上。王瑞斌表示,5G市场一直是飞腾高度重视的战略市场。随着小型基站生态系统的不断发展,飞腾已经开始开发CPU,以满足更多的无线通信需求。同时,飞腾还与中国移动和7家领先的5G制造商合作,开发5G无线场景的核心CPU。与现有的飞腾CPU相比,该芯片在单核性能、核间通信、接口带宽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进。


此外,在5G 在CPU研发演变的基础上,飞腾还提供基于飞腾平台的5G配套软硬件支持包和解决方案,为行业合作伙伴研发飞腾5G站提供全面系统的技术支持,加快国内5G设施商业化进程。


打造新的信创产业高地,飞腾起跑五年新征程


目前,数字经济的发展已进入关键阶段。信贷创新产业的增长为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成为推动中国数字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在信贷创新领域,政府办公领域的早期转型升级工作即将结束,各行业的新基础设施和数字转型工作已经步入正轨,这将是CPU企业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王瑞斌表示,飞行将继续推进通用微处理器设计的深度优化,加快产品性能追赶国际先进水平;继续坚持开放、合作、双赢的政策,建立强大的飞行生态系统,符合国际IT产业发展趋势,逐步实现国内外双重循环;迭代优化市场和用户反馈,与各行业生态合作伙伴在后端推出行业联合解决方案,共同推进最后一公里问题,整合客户、场景、数据和技术,创建生态系统,通过定制、全方位的服务提高产品应用深度,为加快各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创造新的产业高地。


据了解,飞腾在资本方面制定了五年计划,实现了科技创新委员会的上市;在研发方面,在服务器和桌面研发领域,实现嵌入式CPU等领域的工业应用;在管理方面,实施企业改革机制、标准化、高效的管理;在市场方面,信贷创新市场的份额继续领先,为进入商业市场做好准备;团队继续将团队规模扩大到3000多人,建立市场激励机制;产值方面,2025年年收入超过100亿元。


王瑞斌表示,飞腾的国内CPU探索之路将继续深化,为数字经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安全、自主、可控的计算能力基础。

 
回复列表
默认   热门   正序   倒序

回复:飞腾成功研制新一代8系列高性能处理器核心

Powered by 7.12.10

©2015 - 2025 90Link

90link品牌推广 网站地图

您的IP:3.16.149.93,2025-05-13 15:12:52,Processed in 0.02146 second(s).

豫ICP备2023005541号

头像

用户名:

粉丝数:

签名:

资料 关注 好友 消息
免责声明
  • 1、本网站所刊载的文章,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仅供参考和借鉴。
  • 2、文章中的图片和文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 3、文章中提到的任何产品或服务,本网站不对其性能、质量、适用性、可靠性、安全性、法律合规性等方面做出任何保证或承诺,仅供读者参考,使用者自行承担风险。
  • 4、本网站不承担任何因使用本站提供的信息、服务或产品而产生的直接、间接、附带或衍生的损失或责任,使用者应自行承担一切风险。

侵权删除请致信 E-Mail:345425126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