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3年珠穆朗玛峰“巅峰使命”研究中,由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所、中国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组成的大气团队在西藏日喀则建立了自动气象站和GPS水蒸气探测系统,并进行了GPS无线电探空实验,旨在观察和研究喜马拉雅山谷的水蒸气分布特征和大气成分。
在珠穆朗玛峰东坡朋曲河谷,科研人员对设备进行了维护和更新。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博士 孙方林:最初,我们设置了降水观测,连接了一些问题。我们来换根线,然后换了一个新的雨量筒。然后第二个是测量GPS天线和水蒸气,然后过来安装设备。
朋曲河谷是喜马拉雅山中段几个穿越山脉的河谷之一。经过初步研究和调查,研究小组成员认为该地区可能有水蒸气通道。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珠峰站站长 马伟强:两天前我们去设置自动气象站,发现水蒸气显然从沟里传来,可能下雨,但我们的天气很晴朗,所以这次我们设置了两个自动气象站,两个GPS水蒸气探测系统,想要得到垂直水蒸气特性。
总台记者 郝子梁:我现在的位置是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定日县曲当乡,科研队会在这里飞探空气球,进行大气观测实验。
在南亚季风暴发生前阳光明媚的情况下,大气团队在定日县曲当乡进行了GPS无线电探空实验的第一阶段,共释放了6个探空气球,获得了南风气流高度和低空水蒸气含量的特点。在目前的天气条件下,曲当乡探空气球的升空高度可稳定超过2万米,基本覆盖了研究所需的范围。他们还将在季风开始后进行第二阶段的实验。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博士 孙方林:GPS无线电探空实验是通过气球将我们的气象传感器带到高空,观察从地面到高空的温度、水蒸气、气压,以及风向和风速的数据。
在本次科研活动中,大气团队的实验在揭示喜马拉雅中段大型河谷水蒸气输送过程的时空特征和西风季风的协调控制机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您的IP:18.119.143.52,2025-05-12 18:15:31,Processed in 0.0313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