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楼主

谁能投到“有技术壁垒”的项目?

版块:科技头条   类型:普通   作者:科技资讯   查看:53   回复:0   获赞:0   时间:2023-05-30 05:30:31

对投资者来说,基金规模似乎已经成为原罪。


“我们愿意跟随有技术壁垒的项目。“这是我的一个投资者朋友Lily(化名)在社交平台上发布的消息。她今年最大的烦恼就是手头有钱,却投不出去。与疫情期间“没钱看项目”的状态相比,“有钱投不出去”听起来像是幸福的烦恼。然而,这是一个缩影,映射了一批中小型基金生存的困境。与一线基金相比,他们缺乏竞争优势和优秀的项目资源。在一些社交平台上,“卑微资方在线寻求技术壁垒的项目”这个词并不少见。在今天的投资共识中,谁能投资“技术壁垒”项目?大部分还是盘旋在塔尖的,原因很简单。那些有技术壁垒的项目在选择投资者方面有更大的选择权。最后,不可避免地会提到同样的结局:淘汰中小型基金。这是一个非常残酷的结论,当投资行业的分化越来越严重时,基金规模似乎已经成为投资者的原罪。“如果你不认识创始人,你就不能投资这笔钱”和“Network(人脉)很重要,“这是投资者在绝对主流基金担任合伙人的感受。他职业生涯中知名的投资案例之一是因为他熟悉项目创始人,这是他能够投资公司的关键原因。当时企业已经关闭了融资渠道,很多知名机构还在门口排队拿融资份额。投资者依靠自己的Network投资。投资圈有很多这样的案例。面对这种类型的案例,很难理直气壮地谈论一系列的投资逻辑和基金优势。当许多早期投资者谈论“投资者”时,企业也选择了同样的共识:他们更喜欢选择熟人。熟人网络这个词在很多GP写给LP的筹资PPT中不断被提及。另一方面,许多机构有钱是没有用的。如果他们不能建立信任,即使他们不认识“创始人”,钱也很可能无法投资。对于一些明星项目来说,金钱和诚意并不感人。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企业成长期,因为企业有一定的发展,上述投资者告诉投资网络,这些企业经理对自己和企业有更清晰的认识,不像创业初期,企业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在项目方选择投资者的增长期会更有针对性,“一般会选择真正能给企业发展带来价值的战略投资者,而不是纯金融投资者。文章首先提到的Lily,他们的基金很难选择做“跟随投资基金”的策略。丽丽说,玩高估值的成本太高,不合适。她只能通过跟随一些高质量的项目来积累声誉,让LP和潜在的被投资企业慢慢了解GP的能量。“咳!别人吃肉,我们可以喝汤。Lily说。“有钱,但不能投资”,如上述所述,这些“有钱不能投资”投资者的共同点很容易找到:腰部以下机构,基金规模不超过30亿元,平台绩效考核压力大,风险承受能力一般不高。换句话说,水上好的项目投不到,水下好的项目找不到,估值高的项目投不到,太早的项目看不到。John(化名)也是其中之一。他在北京一家国有企业的硬科技基金工作,规模小,知名度不足,基金优势不明显。他告诉我,今年以来,他要么出差,要么在高铁回京的路上。至于投资,他直言不讳地说:“投资压力很大,有钱投不出去。“John的投资压力来源很多。一方面,平台本身资源有限,难以提供授权帮助(即品牌授权和项目资源授权);另一方面,平台本身的特殊性导致他们不仅要追求财务回报,还要考虑“行业现实”。例如,我不久前看了一个医疗美容项目,赚了很多钱,但我们不能碰它,因为这不是支持行业的关键。"John说。John选择主动加班,很少有办法解决投资压力。“每个人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他们只能同时推广几个项目,然后迅速做出决定。一旦发现不合适,应尽快优化,不能浪费时间。“困境没那么容易解决,因为基金平台卡估值卡死了,“这是一个很好的项目,但我不想高估。“John的处境很有代表性,这是硬科技投资时代的阴影:每个人都在投资任务,但是投资一家能跑出来的硬科技公司真的有这么高的概率吗?不久前,启明风险投资主管合伙人匡子平告诉中国投资网,在人工智能投资热潮下,是否真的有机会投资50家和100家VC,投资20家中国大型模式?匡子平的回答是“没有必要,也没有机会”。John对这样拥挤的投资环境漠不关心。“我们这些小人物只是被绑在一起思考‘行业’。、经济周期‘经济周期’、“宏观环境”毫无意义,这些都不是个人意志能改变的,个人在其中没有改变的意义。“在这个圈子里,你必须活得清楚。资本是逐利的,字面意思是那么简单。“专项基金时代到了”?当然,聪明的投资者总是在寻找出路,“有钱投不出去”的出路今天就是,要么早投,要么专业化。前者很容易理解,与其在B轮左右和大基金抢项目,不如在最早的阶段投资,这是绝大多数基金现在都在做的。后者相对较小,意味着单独作为专项基金。Jason(化名)曾经是一家财富机构的中层管理人员,直截了当地告诉我,他已经辞职,准备一个人工作。他选择的领域是专门筹集专项基金。“专项基金的时代到了。"他这么说。 原因可以追溯到LP。目前,国内市场的一些LP无法接受盲池基金的风险,小型机构从大型机构的阴影下挣扎的最佳出路是筹集专项基金Jason筹集了8000万元的单项目基金,LP主要是上市公司高管和超高净值人群(有些是一代传统企业家)。杰森说,专项基金可以让这些LP更安全,“他们知道他们的钱投资了哪个项目。”这种注意力的转移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LP对GP品牌知名度的依赖。从目前市场上的专项基金来看,大部分专项基金都是人民币基金。“人民币基金的春天是专项基金,”一些投资者曾经直言不讳地说。“Jason认为,专项基金的出现和人性是由人性造成的。在多变的经济周期下,国内LP不仅追求确定性,而且更注重资本回转的速度——专项基金周期基本为3-5年(盲池基金周期一般为“5” 2),堪比S基金。Jason看起来很淡,提倡追求价值投资的口号。他对John说了同样的话:“首先要活下来。”

 
回复列表
默认   热门   正序   倒序

回复:谁能投到“有技术壁垒”的项目?

Powered by 7.12.10

©2015 - 2025 90Link

90link品牌推广 网站地图

您的IP:52.14.244.195,2025-05-12 17:13:28,Processed in 0.01599 second(s).

豫ICP备2023005541号

头像

用户名:

粉丝数:

签名:

资料 关注 好友 消息
免责声明
  • 1、本网站所刊载的文章,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仅供参考和借鉴。
  • 2、文章中的图片和文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 3、文章中提到的任何产品或服务,本网站不对其性能、质量、适用性、可靠性、安全性、法律合规性等方面做出任何保证或承诺,仅供读者参考,使用者自行承担风险。
  • 4、本网站不承担任何因使用本站提供的信息、服务或产品而产生的直接、间接、附带或衍生的损失或责任,使用者应自行承担一切风险。

侵权删除请致信 E-Mail:345425126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