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绒毛皂荚生长在石缝中。
本报讯(记者王浩浩 记者周翔宇)近日,在南岳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绒毛皂荚被称为植物界“熊猫树”,进入盛开期。
在野生绒毛皂荚发现地之一的中山沟里,我看到一簇簇绿色的花骨在高大挺拔的绒毛皂荚树上挂满了枝头。绒毛皂荚是南岳十大珍稀濒危树种之一,也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的极危物种。它属于国家一级野生植物保护。它是豆科皂荚、落叶树、羽状复叶、豆荚扭曲、黄绿色绒毛,因为它是豆科的原始类型,对其分类系统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在最近的普查工作中,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在中山沟发现了一种新的野生绒毛皂荚。这一发现使得南岳发现并保存了世界上唯一自然分布的野生绒毛皂荚数量从9株增加到10株。
南岳衡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总工程师张建军说:“当我们对绒毛皂荚进行专项调查时,我们发现中山沟有一个绒毛皂荚,生长在石缝中,立地条件很差。由于雷击、雪压等自然胁迫,目前处于断梢状态。根据根部判断,树龄约为100年,目前生长良好。”
“经过工作人员的长期调查和研究,我们发现绒毛皂荚濒危的第一个原因是花期不一致。雄花比雌花早一周左右,授粉困难。其次,绒毛皂荚外的果皮很硬,动物不能撕裂果皮,使种子与土壤充分接触。第三,绒毛皂荚种子坚硬致密,蜡质丰富,不易吸水,发芽困难。” 旷建军说。
近年来,为了加强对绒毛皂荚的保护,保护区通过提高和扩大巡逻监测的频率和范围、悬挂保护标志、防治病虫害、修剪枯枝及周围藤条、制定“一树一策”保护方案等综合措施,努力繁殖和扩大这一极端危险群体。
南岳衡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南岳树木园副主任松柏根说:“自上个世纪发现野生绒毛皂荚以来,我们采取了播种、嫁接、扦插等救援育种措施;自2019年以来,建立了种质资源数据库,保存了9960种绒毛皂荚种质资源。目前,我们正在实施野外绒毛皂荚回归,探索其濒危机制,研究促进林下自然更新和种群恢复的技术措施。”
您的IP:3.14.72.80,2025-05-18 01:30:29,Processed in 0.0307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