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信心 开新局】
◎关 悦 本报记者 陈 瑜
5月23日,在华南最大的综合枢纽海港广州南沙港,国际货船正在有序靠泊离泊。货物到达港口后,依托海关“集拼智管”的新模式,涉及多个货主的货物可以独立申报,无需检验的货物可以快速通关。在繁忙的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依托“广州航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等智能监管系统,客户只需输入平台网页,输入货物提单号即可查询通关状态
近年来,根据海关总署党委的统一部署,广州海关认真贯彻“智能海关、智能边境、智能连接”的“三智慧”理念,继续推进智能海关建设和“智慧强国”行动,充分发挥科技主导支持作用,帮助清关现代化、便利化,促进外贸“规模稳定、结构优良”。今年4月,广州海关进出口总通关时间为19.8小时、0.55小时,比2017年分别减少76.23%、95.12%。
智能监督有助于高效通关
广州南沙港具有大型港口物流运输多主体参与和多业务形式的特点,企业对高效、快速的新物流模式的需求不断增加。为了加快广东、香港、澳门湾地区要素的快速便捷流动,广州海关注重物流数字化和无纸化运营的目标,探索“集智能管理”的新监管模式,不断提高香港企业的联动效率。
最近,一批来自德国的耐火砖被分配到仓库,该票涉及多个货主。依托“集合智能管理”的新模式,各货主独立申报,命中检验指令的货物进入海关检验环节。无需检验的货物直接释放和提取,货物清关效率大大提高。
“集拼智管”是广州海关所属南沙海关对集拼进口货物进行的物流改革。在传统模式下,集装箱需要等待所有货物完成申报、检验、放行等程序,然后拆卸机柜。对于一些不需要检查的货物,需要额外的时间。在新模式下,所有装载在同一容器中的货物都可以在申报前进入仓库,每张票可以独立完成通关手续,及时提货,有效减少货物在港口的时间。
除货运现场外,广州海关还继续扩大科技创新应用领域,广泛应用自动巡航、智能识别、智能监控、智能分析、智能预警等智能监管手段,促进全天候智能通关的实施。
科技创新促进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我们有一票货物已经到了。我想问一下我们现在在哪个环节。”近日,广州中远航空货运代理有限公司报关人员赶到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检验接单大厅,询问生产急需的原材料通关情况。
了解情况后,广州海关所属广州白云机场海关官员立即为企业查询信息。同时,他们主动向报关人员介绍今年推出的“广州航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依托平台系统,客户只需进入平台网页,输入提单号即可查询货物通关状态。
广州中远航空货运代理有限公司海关经理曾国斌表示:“我们经常接到客户来电咨询货物通关情况。过去,我们只能到现场咨询货运站和海关。了解一票货物通关信息需要1-2个小时。”。
目前,广州海关依托“单窗口”平台实现12360热线指尖服务、移动远程监管、预约通关等21个海关业务平台综合应用,依托“数字广东”平台推出6个高频政府服务,积极推广海关乘客指尖服务,实现数据“多跑”、企业群众“少跑腿”。
广州海关综合业务办公室副主任何敏慧表示,海关将继续以“三智慧”理念为指导,在南沙自由贸易试验区等重点地区推出一批贴近民生的“智慧海关”改革项目,积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对接沟通,通过智能手段提高港口信息水平,进一步优化流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促进高水平开放。
您的IP:3.21.34.100,2025-05-05 06:18:38,Processed in 0.028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