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讯 (记者张强 通讯员陈霞琼 肖鑫)5月23日,科技日报记者获悉,同济大学附属上海第四人民医院脑智能转化研究所、上海麻醉脑功能调节重点实验室熊利泽教授团队首次对全球缺血性中风疾病死亡负担及其可归因危险因素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回顾总结和前瞻性预测。近日,著名国际期刊《神经学》在线发表了相关研究成果。
缺血性卒中是导致死亡和残疾的重要疾病之一。
熊立泽介绍,该研究系统分析了204个国家和地区缺血性卒中的负担现状和1990年至2019年30年的流行病学特征。研究发现,社会人口学指数较低(SDI)在不发达地区,年轻人缺血性卒中的增加趋势更加明显。男性缺血性卒中的死亡负担一直高于女性,女性的下降趋势更加明显。这种差异在未来可能会继续增加。研究还发现,吸烟、高钠饮食、高血压、高胆固醇、肾功能障碍、高血糖、高体重指数等7个危险因素与缺血性卒中死亡人数增加趋势有关,7个危险因素控制不足,主要发生在80岁以上老年患者和SDI水平较低的地区。值得注意的是,高体重指数年轻人缺血性卒中人数呈上升趋势。
该研究进一步预测,从2020年到2030年,全球缺血性卒中死亡人数将从2019年的329万增加到2030年的490万。此外,该研究还预测了这七个危险因素导致全球疾病死亡的人数。
“缺血性卒中死亡人数的增加和预测的未来令人担忧。”熊立泽表示,该研究对护理资源的分配、医疗保健计划以及需要数据支持的中风初级预防干预措施的发展和实施具有启发性意义。此外,减少区域贫困、种族和社会经济不平等对减少心血管疾病和其他非传染病非常重要。
您的IP:13.58.175.32,2025-05-05 01:35:04,Processed in 0.1031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