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维护妇女儿童健康权益有关情况。有研究表明,近30年我国儿童抑郁发生率逐年上升,儿童自闭症相关话题也受到关注。对于儿童心理健康,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主任、北京儿童医院院长倪鑫希望全社会共同关注这个问题,真正为孩子提供健康的环境。
据悉,我国目前已经高度重视儿童的心理健康,已经把它纳入到健康中国行动统筹推进,以抑郁症、孤独症为重点探索防治适宜技术和干预模式,同时,国家卫生健康委2022年正式发布了《0~6岁儿童孤独症筛查干预服务规范》,提升对于儿童心理健康特别是孤独症的诊断、干预服务能力。
倪鑫介绍了下一步干预的主要方面。一是加快人才队伍建设,二是加强网络建设,也就是儿童心理卫生健康体系建设,推动从家庭、学校到医疗机构的联动方式。通过这些,要树立每一个家长是孩子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的概念。
倪鑫对于家庭提出了他的建议。首先,对家长普及儿童的心理卫生知识,来提高家长识别儿童心理卫生的能力。“语迟多半不是贵人,可能是发育迟缓”,“网络成瘾的背后可能不是叛逆,可能是孩子的抑郁”。同时,青春期孩子不上学可能不是因为学习压力大,而可能是人际关系。
倪鑫还表示,对于有心理疾病的儿童来说,家庭是最重要的,一个家庭的温暖、和谐,对于孩子的心理疾病预防起到关键的作用,所以要做到“三个一定”。一是一定要定期接受专业人士的培训与指导,学习和掌握儿童心理卫生相关知识和干预技能。二是一定要保持家庭氛围的和谐、每个家长情绪的稳定从容。三是一定要无条件地接纳孩子的情绪,家长要听、要学,而不是孩子有一点情绪变化以后,就发生语言或者肢体上的冲突。做到这“三个一定”,就能对每一个孩子早期发现,有效干预。
红星新闻记者 胡伊文 张炎良
编辑 郭宇 责编 冯玲玲
您的IP:18.117.111.63,2025-05-06 19:08:10,Processed in 0.2129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