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你知道吗?一个物理学博士出身的互联网老兵,竟然让字节跳动在AI大战中杀出重围。说的就是褚达晨——这位既当过新浪战略副总裁,又在字节跳动操刀战略调整的跨界高手。今天咱们就扒一扒,这个能把量子力学和公司战略玩出花的大神,到底给字节跳动动了哪些"手术"?
去年字节跳动大刀阔斧砍掉30项制度时,业内都惊了。褚达晨带着团队搞的这场变革,说白了就是给公司"抽脂增肌"。举个直观例子:原本需要5层审批的AI项目立项流程,现在手机提交申请,24小时内必回复。这效率提升,跟当年他推动微博上市时的"闪电战"有得一拼。
三大核心手术刀:
1️⃣ 砍流程: 把广告投放、产品上架等47个流程模板压缩成9个,光是审批环节就省下2000+人天/年
2️⃣ 转重心: AI研发预算从2024年的800亿直接翻倍到2025年的1600亿,相当于每天烧掉4.4个小目标
3️⃣ 换打法: 停掉15个不温不火的AI应用,集中火力砸视频生成工具"即梦",用户三个月从0冲到1.7亿月活
调整前 | 调整后 | 效果对比 |
---|---|---|
30项管理制度 | 1套OKR体系 | 决策速度提升60% |
9个大模型各自为战 | 豆包+即梦双引擎 | 训练成本下降33% |
分散的硬件采购 | 自研AI芯片 | 算力利用率提升至68% |
看着每年上千亿的投入数字,估计你跟我一样懵。褚达晨团队搞的这套"烧钱大法",其实藏着精打细算的门道。举个栗子,他们买服务器不是闭眼买,而是分三档:
硬件采购三原则:
这么一搞,去年光芯片采购就省下17个亿。更绝的是把山西大同的算力中心搞到5000P容量,相当于能同时处理5亿条短视频的AI解析需求。
都说互联网大厂留不住人,褚达晨却搞出个"校招管培生直通决策层"的玩法。去年秋招,200个应届生里有37个直接进了战略委员会。这招可比涨工资管用多了——有个清华博士就是因为能参与AGI项目,拒绝了某大厂开出的双倍薪资。
人才保留三板斧:
要我说啊,褚达晨这波操作最聪明的地方,是把物理学思维用到了公司战略上。你看他搞的"量子纠缠式管理"——总部只管大方向,具体业务就像电子云自由发挥。这种既集中又分散的搞法,跟当年他推动微博上市时"既要合规又要增速"的策略如出一辙。
不过隐患也不是没有。现在字节跳动每天要烧掉4个多亿搞AI,万一视频生成工具的变现跟不上... 但话说回来,当年微博顶着压力上市时,谁又能想到现在市值能翻十倍呢?这或许就是战略高手的底气吧。